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周原考古与西周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纪要
  • 北京故宫弘义阁体仁阁研究
  • 微痕分析在磨制石器功能研究中的初步尝试——二里头遗址石斧和石刀的微痕分析
  • 刘福通故居遗址考
  • 早期陶器刍议
  • 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九次年会纪要
  • 二里头文化玉器的考古学研究
  • 新论摘要
  • 检视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研究的新视野——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玛雅文明因干旱而亡的新证据
  • 最新热门    
     
    谈谈对北周李诞墓的几点认识

    sp; 二、志文有关内容探讨
     
        墓志简要记载了墓主生平,由志文可知,墓主姓李名诞,字娑,赵国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生平无官职,死后被诏增为邯州刺史(今陕西彬县)。李诞应是来到中土后的中文名字。其先伯阳之后,应为攀龙附凤之语,说明其受中土文化影响深厚,而墓主字娑、长子提,其名字中的“”“娑”、“”、“提”则是印度和中亚一带人名常用字(如陀、提革卑、提婆、频毗娑罗等),保留了印度及中亚一带人的习俗。
     
        志文云“太祖以君婆罗门种,屡蒙赏”。婆罗门为古印度四大种姓中最高贵的种姓,专门从事宗教和祭祀活动。《梨俱吠陀》卷十有《原人歌》,说原人有千头、千眼、千足,是现在、过去、未来的一切,是“不朽的主宰”,从他的口中生出了婆罗门,从他的双臂生出了刹帝利,从他的双腿生出了吠奢,从他的双足生出了首陀罗,他们分别为僧侣阶级,王侯、武士阶级,农工商阶级,奴婢阶级,特有的识别颜色:婆罗门为白色,刹帝利为红色,吠奢为棕色,首陀罗为黑色。另据《大唐西域记》载“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二曰刹帝利,王种也,奕世君临,仁恕为志。三曰吠奢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曰戌陀罗,农人也,肆力畴陇,勤身稼穑。”
     
        志文载墓主李诞“正光中自罽宾归阙”。正光为北魏孝明帝间年号,为公元520—525年,据志文“春秋五十九”和“保定四年”(564年)可知墓主李诞自罽宾回到中土时当14—19岁之间。
     
        罽宾,中国汉至唐代对中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译称。《汉书·西域传上》载:“罽宾国,王治循鲜城,去长安万二千二百里。不属都护。户口胜兵多,大国也。东北至都护治所六千八百四十里,东北至难兜国九日行,西北与大月氏、西南与乌戈山离接”。中国与罽宾建立关系始于汉武帝,后因屡杀汉使,孝元帝以绝域不录,放其使者于县度,绝而不通。在汉到北魏之间,由于希腊和中亚各国的扩张,罽宾的领土范围有了一定的变化,而且北魏时候,已经恢复了和中土的朝使往来。《魏书·西域传》载:“罽宾国,都善见城,在波路西南,去代一万四千二百里。居在四山中。其地东西八百里,南北三百里。……每使朝献。”罽宾具体地理位置,因史书记载不一难以确定,《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实际上自汉至唐,罽宾均指卡非里斯坦至喀布尔河中下游之间的河谷平原而言,某些时期可能包括克什米尔西部”。大致在葱岭以西中亚地区的东南部,西北临滑国和昭武九姓诸国,南接天竺(印度)西北部,东接女国(今西藏自治区西北部)。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四册)》南北朝时期全国地图来看,罽宾位于今克什米尔地区,地跨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其治所善见城位于今印度实际控制区(见图)。
     
        那么李诞祖籍究竟何处?志文记载李诞“祖冯何,世为民酋。考傍期,不颓宗基”,说明其祖父辈在中亚一带某个国家(可能为罽宾)为部落首领,并非生活于中土。李诞正光年间自罽宾来到中土,若罽宾国有婆罗门种,则李诞祖籍将可能为罽宾。如果罽宾国无婆罗门种,那么李诞祖籍有可能为天竺,后因某种原因到达罽宾,李诞于北魏正光年间回到中土。由于笔者掌握的资料有限,罽宾国是否有婆罗门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石棺线刻文化因素分析
     
        李诞墓线刻伏羲女娲和四灵图案是典型的中国传统题材。伏羲和女娲图像自战国以来,在壁画和石刻上多有出现,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南方和四川等地。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帝王,三皇之一,女娲是古之神圣女,传说中她补天济世,创造了人类,人们将它们视为人类的始祖。《艺文类聚》卷一一引曹植《女娲传》云:“二皇人首蛇形”,可见伏羲和女娲常以人首蛇身形象出现。伏羲女娲图,一种为伏羲手持矩尺,如山东嘉祥武梁祠西壁伏羲图,一种为伏羲与太阳相组合,女娲与月亮相组合,如1976年河南洛阳卜千秋墓室顶部伏羲女娲图,也有一种二者均包含的伏羲女娲图,如敦煌莫高窟285窟窟顶东壁伏羲女娲图和酒泉丁家闸壁画墓内伏羲女娲图,伏羲手持两脚规,胸前画一太阳,女娲手持矩尺,胸前画一月亮。李诞墓棺盖上的伏羲女娲图,伏羲手捧月亮,女娲手捧太阳则与传统图案刚好相反,这究竟是线刻者笔下失误还是另有涵义,尚难以明了。四灵有保佑四方,通顺阴阳,在汉代画像石和石棺上也常有发现,如洛阳出土北魏时期石棺两侧帮板便刻有青龙和白虎。星宿、天象图是汉代画像石和壁画墓中常见的传统题材,忍冬纹是汉唐时期常见的一种装饰纹样。
     
        石棺前端挡板门柱两侧守护神,有头光,卷发,顶部头发略向后上束,脑后长发外卷近肩,上身袒露,腰穿短裙。将其与佛教中的造像进行对比,有较大差异,佛教中菩萨诸神一般将头发全部束至头顶,推测可能与佛教无多大关系。另外《高昌壁画辑佚》一书中辑录了许多有关摩尼教的书卷图,卷画上的摩尼教神像或人物像身穿宽袖长袍,束发或头戴冠,脑后长发披肩下垂,李诞墓中守护神的造型与其大相径庭,应与摩尼教无关。《高昌壁画辑录》中收录了格伦威德尔《1902~1903年在高昌古城及其附近考古报告》图版111之1图,画面为“菩萨与婆罗门等像”,其中部分人物服饰及胡须与李诞墓中守护神有相似之处。该书收录的勒柯克《火州》中壁画墓中的婆罗门像,其上身袒露,腰穿短裙与李诞墓守护神也较为相像,由此我们推测李诞墓守护神可能与婆罗门教有关。由于资料有限,李诞墓前端挡板图案究竟和何种宗教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前端挡板正下方为一火坛,火坛内圣火燃烧,从发现的几座粟特人墓葬如史君墓、安伽墓、虞弘墓、安阳出土北齐石棺床、日本滋贺县弥弘博物馆藏北齐石雕、片治肯特一粟特壁画墓、瓦尔赫艹隆“东厂”粟特壁画墓等来看,其葬具正面显著位置均刻有火坛。其中以片治肯特壁画墓和瓦尔赫艹隆“东厂”粟特壁画墓中的火坛和李诞墓中的火坛最为相像,均呈亚腰形三段式火坛。以上墓葬中的火坛,虽然形式略有不同,但拜火观念是一致的。拜火以琐罗亚斯德教(传统上,祆教被比定为波斯琐罗亚斯德教)最为著名,是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的宗教,该教认为,火是阿胡拉·玛兹达的儿子,是神的造物中最高和最有力量的东西,火的清净、光辉、活力、敏锐、洁白、生产力等象征神的绝对和至善,火是人们的“正义之眼”,对火的礼赞是教徒的首要义务。琐罗亚斯德教流行-,意在不让死尸污染土地,而且认为人-来到世上,死后下葬时也应-,以到达安乐。墓主李诞自罽宾中亚一带归来,其西北方即为信奉琐罗亚斯德教的昭武九姓诸国。琐罗亚斯德教崇拜火,李诞墓线刻中也有火坛,这是否意味着李诞在罽宾时已受到了琐罗亚斯德教的影响?从李诞墓石棺上的线刻内容来看李诞已经被汉化,使用的石质葬具也属中国传统文化,但李诞没有汉化到使用木质葬具,这是什么原因?莫非是在客死异乡,无法实行-的情况下使用石棺,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保留-的基本宗旨?事实上,拜火并非只琐罗亚斯德教为之,中亚、西亚及南亚地区的宗教也多拜火,包括婆罗门教。婆罗门教崇拜很多自然神,如天神、司法神、雷神、暴风神、风神、雨神、水神、火神、地母神、河神等,其中对地界诸神特别歌颂火神,火神被看作“力量的儿子”和“水的孙子”。祭祀万能是婆罗门教的重要纲领之一,大致可分为家庭祭和天启祭(即火祭)。火祭时必然置火,那么就可能有火坛,只是目前我们并没有发现有关婆罗门教中的火坛,无法和李诞墓中的火坛作比较。李诞墓中的火坛是否与琐罗亚斯德教或婆罗门教或者其它崇拜火的宗教有关,还有待深入研究。
     
        李诞墓既是目前国内第一座墓志中明确载有罽宾国的墓葬,也是首次发现婆罗门后裔墓葬,同时又是目前国内发现北周时期有明确纪年的在华外来人墓葬,比康业墓早7年,比安伽墓早15年,比史君墓早16年。李诞墓的发掘证明西安北郊一带不仅仅是北周时期粟特人的墓地,而且是旅居中国的外来人墓地所在,从而进一步提醒我们对这一带的考古发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该墓的发现再次证明了北周时期的都城长安确实已是一个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出土的墓志志文及石棺线刻内容所透露出的信息,为学界进一步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及丝绸之路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2005年10月21日7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