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河南省三门峡市文物局 侯俊杰
  • 楠木园文化及相关诸问题
  • 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合金成分显微结构和铅同位素比值研究
  • 2005年平谷与华夏文明学术研讨会 纪要
  • 检视国际科技考古研究的最新进展——第35届国际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纪要
  • 鄯善地区汉晋墓葬与丝绸之路
  • 叔虞祠与圣母殿——晋祠主体建筑年代探析
  • 胡雪岩籍贯浙江杭州人
  • 汉代模型明器研究
  • 最新热门    
     
    新论摘要


        杨建华在《考古》2005年第8期发表《从聚落布局看史前宗教功能的演变》一文,认为宗教建筑与周围建筑的关系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为血缘家庭服务的宗教建筑、为社区服务的宗教建筑、为附近几个村落服务的宗教建筑。
     
        在第一阶段,祭室在结构与出土物方面都与住房有相同之处,说明当时的祭祀活动只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每个人都可以与“神”沟通。到了第二个阶段,最初的祭室也兼有生活与宗教两种功能,如恰他尔第5—2层的祭室和印第安人的祭室。后来逐渐成为了独立的建筑,集中在社区的某一个地点。从宗教建筑的面积推算,举行仪式的时候容纳不下村落的全体居民,所以这种仪式很可能是经常举行的,因而也不会非常隆重,仍然是每个人都可以与“神”沟通,但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在家中就可以进行。第三个阶段,宗教功能已经完全独立,出现了专门的祭司。普通人要与“神”沟通,只能到固定的地点,有的甚至要到附近的聚落去。这时的宗教仪式规模很大,由专职的祭司组织,人们依照不同的等级在仪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范黛华等在《考古》2005年第8期发表《山东日照市两城镇龙山文化陶器的初步研究》一文,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进行观察,并进行了重新烧制的模拟试验,两城镇龙山陶器的烧制温度在700—1050摄氏度之间,而不同类型的陶器烧制温度也不相同。炊器和储藏用器都是夹砂陶,烧制火候较高;盛器和饮食器为泥质陶,烧制火候低,陶胎中多气孔,渗水性较强。从陶器制作和修整痕迹以及陶胎内部结构可以看出,制作薄胎的陶杯、器盖及高柄杯时要经过提拉成型和晾干后磨光两道工序,而且这两道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