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河南省三门峡市文物局 侯俊杰
  • 楠木园文化及相关诸问题
  • 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合金成分显微结构和铅同位素比值研究
  • 2005年平谷与华夏文明学术研讨会 纪要
  • 检视国际科技考古研究的最新进展——第35届国际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纪要
  • 鄯善地区汉晋墓葬与丝绸之路
  • 叔虞祠与圣母殿——晋祠主体建筑年代探析
  • 胡雪岩籍贯浙江杭州人
  • 汉代模型明器研究
  • 新论摘要
  • 最新热门    
     
    褒衣博带 与云冈石窟


        我国考古学界,对云冈石窟中出现的宽大、飘逸的新款佛装,往往用“褒衣博带”一词形容,断定其为北魏太和十年(486)后孝文帝服制改革的反映。同时认为,太和服式效法于南朝盛行的褒衣博带。进而,将褒衣博带式佛装,视为特定的阶段性标志,用作佛教考古分期的一把尺度。对于上述问题,我想从历史角度,谈几点不同看法。

        一、北魏服制改革的核心,是恢复汉魏中原旧制
     
        中国的礼仪制度,形成于周朝,完备于汉代,魏晋因仍。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来自西、北的少数民族移民浪潮,不仅颠覆了西晋王朝,而且猛烈冲击、破坏、摧残了汉民族原有的生活方式。然而,当野蛮部族胜利的大旗在文明的废墟上空飘扬时,萦绕在统治者脑海里的,却是对那种失却了的文明秩序的追忆。汉化,随之而行。
     
        北魏拓跋鲜卑,兴起于塞北。其服制改革,见于《魏书》卷108《礼志四》和《隋书》卷11《礼仪志六》。前者云:“太祖天兴元年冬,诏仪曹郎董谧撰朝觐、飨宴、郊庙、社稷之仪。六年,又(昭)诏有司制冠服,随品秩各有差,时事未暇,多失古礼。世祖经营四方,未能留意,仍世以武力为事,取于便习而已。至高祖太和中,始考旧典,以制冠服,百僚六宫,各有差次。早世升遐,犹未周洽。肃宗时,又诏侍中崔光、安丰王延明及在朝名学更议之,条章粗备焉。”后者曰:“自晋左迁,中原礼仪多缺。后魏天兴六年,诏有司始制冠冕,各依品秩,以示等差,然未能皆得旧制。至太和中,方考故实,正定前谬,更造衣冠,尚不能周洽。及至熙平二年,太傅、清河王怿、黄门侍郎韦廷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