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从仓颉造字到甲骨文,学者试揭汉字起源之谜
  • 新论摘要
  • 窑业工具考——瓷刀
  • 如何破译史前艺术中的符号
  • 新论摘要
  • 二里头遗址发现年代择辨
  • 反思中国考古新进展
  • 新论摘要
  • 马王堆三号墓主不是 临湘侯 ,而是“车大侯”--《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主再议》读后
  • 海南岛发现的石拍与中国南方的树皮布文化
  • 最新热门    
     
    环境、稻作起源与社会结构

     

    新发现的启示

        最近,有两项考古新发现颇为引人注目。其一,湖南道县玉蟾岩出土了12,000年前的5粒炭化稻谷,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稻谷,将人类的稻作文明又推前了3000年。其二,中美考古学家从距今9000-7000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陶器沉淀物中鉴定出由稻米、蜂蜜和水果酿造的酒类残渍。虽然一般人看不出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但这很可能为我们解决中国水稻栽培起源的原因提供非常重要的线索。
     
        在目前解释农业起源的理论中,最受学界关注的有两种相左的假说。一是由美国考古学家博赛洛普提出的人口压力理论,认为农业起源是对人口增长的反应,是在人口压力下强化劳力投入的结果。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没有人口压力和资源短缺,驯养动植物的行为被认为完全是浪费时间和白费精力。
     
        二是加拿大考古学家海登提出的竞争宴享理论,认为农业可能起源于野生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社会结构会因经济富裕而相对比较复杂,于是一些首领能够调遣劳力来驯养用于宴享的美食物种,所以这些物种是在食物资源比较充裕条件下,为了提供美食种类而被驯化,以便使那些首领人物通过宴享来控制社会运作。
     
        以前也有人提出过类似的见解。比如美国考古学家索尔在20世纪50年代初曾提出,农业不大会产生在受饥荒威胁的环境里,因为在饥馑阴影之下生活的人们,不可能也没有时间来从事缓慢而悠闲的实验步骤,用选择来改良品种。只能在天然条件非常富饶的自然环境里,人们才能有相当大的余暇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