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新论摘要
  • 考古学年代与碳十四年代的碰撞
  • 良渚文化末期的印纹陶遗存
  • 古瓷原料的几个问题
  • 观察野猪向家猪转变的新视角——线性牙釉质发育不全分析
  • 南京方旗庙南朝陵墓石刻墓主为梁元帝萧绎
  • 《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小议
  • 马鞍山独家墩汉末墓与宋山东吴墓墓主考
  • 中国旧石器研究的进展和差距
  • 国际古迹遗址日的由来
  • 最新热门    
     
    郑州大师姑二里头城址发现的意义

    丰富而典型,原来的洛达庙类型文化,经夏鼐先生提议,易名为“二里头文化”。洛达庙遗址的一、二期文化为二里头文化,但其三期的文化面貌与二期比较,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如炊器方面出现较多的三足空足器鬲、等。由于洛达庙遗址发掘报告的资料发表时间晚,内容也不够丰富,其三期文化的来源和性质在学术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围绕郑州商城的研究,考古工作者在郑州商城内的黄委会青年公寓、紫荆山路中段、电力学校、北大街菜地以及商城北墙下还发现有洛达庙遗址三期为代表的遗存,笔者经过对这些遗址出土物的认真整理和分析,认为以洛达庙遗址三期为代表的遗存在郑州商城内城下面分布较广,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青年公寓最下层的遗存还应当早于洛达庙遗址的第三期,可以将其命名为“洛达庙类型”,但其性质为先商文化。

        该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炊器主要为圜底深腹罐、橄榄形深腹罐、圆腹罐,其次为鬲、鼎、甑、。饮食器有豆、盘、杯、壶。水器有壶、捏口罐等,贮盛器有尊、瓮、罐、缸、盆等。这些陶器以其特征可分为四组。A组数量最大,陶器以泥质灰陶、夹砂灰陶为主。纹饰以中绳纹为主,器物内壁且多饰有麻点。器类有的附设鸡冠状的特点。典型器有罐形鼎、盆形鼎、圜底深腹罐、圆腹罐、深腹盆、甑、豆、盘、杯、壶、大口尊、瓮、器盖等。B组陶器以夹砂灰陶、褐陶为主,纹饰为直行细绳纹和线纹。典型陶器为卷沿鬲、、橄榄形深腹罐、蛋形瓮、细泥鼓腹盆等。C组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次之为泥质红陶,陶器外表常见涂刷一层泥浆并有清晰的刷抹痕,流行突棱作风。典型器类有卷沿或微折沿深腹罐,带突棱的深腹壶、敞口鼓腹盆等。D类,陶器夹砂或泥质陶均有,胎多较厚,常见纹饰比较杂乱,但以绳纹为主。器形有鼎、鬲、深腹罐、圆腹罐、深腹盆、甑、大口尊、刻槽盆、大口缸、平底盆、捏口罐、豆、壶等。这些陶器与A组的同类器物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一定的差别,多数陶器是在A组基础上的变异,有的陶器某些特征与B、C类中的陶器纹饰一致但形体特征又差距较大。关于它们的来源,A组陶器源于本地的二里头文化,器类和同类器物特征与二里头文化一致。B组的陶器源于豫北冀南的下七垣文化,鬲、橄榄形深腹罐、盆、蛋形瓮等特征与下七垣文化的同类器物一致。C组来源于岳石文化,器物的形体特征等与山东一带的岳石文化一致。D组应是上述三组的混合体。它们是下七垣文化南下和东部岳石文化与当地二里头文化融合的结果。上述四组共同构成了先商文化的最后阶段的文化面貌,同时也是二里岗文化的直接源头(参见拙作《先商文化新探》,《中原文物》2000年第2期)。
     
        从黄委会青年公寓考古发掘的文化层分析,先商洛达庙类型在郑州商城一带存在有一定的时间,如发掘《报告》(《郑州黄委会青年公寓考古发掘报告》,《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和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将其分为早中晚三期,文化层厚约1—1.5米。碳十四测定的数据多在公元前1670—1610之间。

        大师姑的陶器的器类主要有深腹罐、圆腹罐、鼎、甑、盆、平底盆、刻槽盆、捏口罐、敛口罐、高领罐、大口尊、足、缸、瓮、器盖等陶器的器类或形体特征与二里头遗址的同类器物一致,纹饰以绳纹为主,陶器内壁普遍饰较密的大麻点;器类方面折沿深腹罐、卷沿深腹罐、颈圆腹罐、花边圆腹罐和舌状扳金圆腹罐、大口尊、小口尊、深腹盆、深盘豆、三足盘等,二里头遗址的典型器物在大师姑遗址都可以找到,它是属于典型的二里头文化。从郑州商城青年公寓出土陶器和大师姑遗址出土陶器的特征比较来判断,“洛达庙类型”的相对年代约相当于大师姑遗址的G5、H76的年代,即目前发现大师姑遗址最繁荣的阶段,结合碳十四的数据,我们认为先商文化的到来应在这个阶段。目前郑州开封一带发现的具有洛达庙类型文化特征的遗址有杞县段岗、牛角岗、郑州黄委会、新密曲梁等。而大师姑及其以西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不见具有鲜明特征的“洛达庙类型”的B、C组陶器,因此我们认为约在二里头文化的三期或略偏晚一段,以河北下七垣文化和山东一带的岳石文化形成的“夷商联盟”已经对夏人形成威胁,至迟在二里头文化三期晚段已经抵达郑州一带与二里头文化对峙在郑州西郊一线。郑州商城东北部商代宫殿区一带发现的属于“洛达庙类型”的先商贵族墓M6的出土遗物是对当时夏商对峙、战事频繁的最好诠释。M6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坑长2.4、宽1.1米,与同时期的二里头文化墓葬比较其规模应属中型。墓内葬3具人骨架,2号骨架为墓主人,位于中间,为一成年男性,上下铺撒大量朱砂,颈部挂一串饰。1号骨架位于2号北侧,为一成年女性,双手向上弯曲,作痛苦挣扎状,3号骨架位于2号另一侧,为一少年,面向下,双手交叉捆绑于头顶,1、3号的身份应为殉人。该墓随葬品达142件,有青铜器、骨器、蚌器、陶器等,其中青铜器有鬲、禾皿和戈,骨器为骨镞,共41件,蚌镞2件。青铜鬲的形状为折沿,腹壁较直,分档较高,袋足瘦长,形似河北内蒙一带的桶腹鬲。(《郑州商城新发现的几座商墓》、《文物》2003年4期)而有趣的是禾皿的形制完全是二里头文化青铜禾皿或陶禾皿的形状。墓内出土的青铜戈、大量的骨镞、蚌镞则表明此时经常处于战争状况,因为商代早期墓葬中是不随葬骨镞的。墓主很可能是在战斗中死去的。

        因此我们认为大师姑城址是为阻止商人西进而设立的。二里头文化和“洛达庙类型”文化的对立分布,证明了“洛达庙类型”文化为先商的最后一段文化,同时也证明先商文化的最后阶段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是二里头、下七垣和岳石文化融合后形成的。

        二、大师姑城址的毁灭是夏商在郑州地区分界的一个标尺

        在大师姑城址的中北部发掘出一处墓地,其中M1为二里头晚期墓葬,发掘者认为其年代在二里头四期,而M1与其同一探方东部的二里岗文化的墓葬M2、M3、M4紧密分布在一排内,其随葬品组合为鬲和深腹盆。显然该墓葬为商文化性质的墓葬,除M1外,大师姑的M5、H27、H19等单位出土的卷沿鬲、深腹盆等商文化典型特征的器物。它的出现标志着商人的到来,二里头城址的废弃。在河南属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另外一个城址是辉县孟庄,打破二里头西城墙有一片墓地,墓葬的组合为鬲、高领罐、深腹盆、簋等,其中M10出土的鬲的形体特征与大师姑M1的鬲接近,而孟庄M6出土的簋又同打破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基址的VM51内出土的簋的特征一致。从郑州商城的发掘资料分析,约在大师姑二里头文化的晚期,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的郑州商城内城已经建立,而此时大师姑夏城已经覆灭。它表明郑州地区的夏商更替此时已经完成。此后不久,随着郑州一带洛达庙类型文化的B、C组典型陶器都在二里头遗址有较多的发现,1号宫殿基址的毁灭,以及偃师商城小城的建立,这个时间基本发生在二里头文化的三、四期之交,“汤革夏命”的历史使命在洛阳已经完成。

        因此我们认为大师姑城址的出现是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夏人感到商人从东面威胁和压力下而出现的。辉县孟庄、郑州大师姑二里头城址的毁灭和郑州商城内城、偃师商城小城的出现应是夏商分界的重要历史事件,“汤革夏命”应是从东向西逐步进行的。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