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后现代时期之中国考古学
  • 考古学年代与碳十四年代的碰撞
  • 良渚文化末期的印纹陶遗存
  • 古瓷原料的几个问题
  • 观察野猪向家猪转变的新视角——线性牙釉质发育不全分析
  • 南京方旗庙南朝陵墓石刻墓主为梁元帝萧绎
  • 《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小议
  • 郑州大师姑二里头城址发现的意义
  • 龙山文化研究
  • 新论摘要
  • 最新热门    
     
    凌家滩、牛河梁抚胸玉立人说明了什么

    RONG>

        两地都有双联玉璧、玉璧、环形玉龙、玉龟、玉鹰。凌家滩玉鹰两翅上熊首的形状又与牛河梁双熊首三孔器的熊首相同(图二)。另外,在陶器、葬俗方面,细细分析,也有一些共同点。

        二、两地之间出现的红山型玉器呈现了文脉相连的可能

        红山文化的影响范围在当时就是比较大的,至少含内蒙古的东北地区就有广泛的分布。此外,河北的泥河湾姜家梁遗址、湖北天门肖家屋脊遗址发现过红山文化的形玉龙。在苏北的海安青墩等遗址中,发现红山式的二联璧、三联璧等。

        三、著名的良渚文化同样发现了红山文化的蛛丝马迹

        如良渚文化的高土坛墓地与红山文化的高坛积石冢墓地;良渚文化的兽面纹与红山文化中的兽面玉牌,良渚文化的玉琮、玉璧与红山文化外方内圆的竹节状玉珠和璧,良渚象牙梳玉饰与可能有同样用途的三孔玉器,以及两处同出玉龟、展翅玉鹰、鸟等。

        四、深远的影响力至少可抵夏商时代

        妇好墓中的钩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如果正面玉立人的抚腹姿势与凌家滩抚胸玉人略有差别,那么很有意思的是,在妇好墓中还有几件侧面玉人的双手恰恰就是抚胸的动作,蹲跪式的姿势尤其与凌家滩1998年发现的几件接近。殷墟墓的虺形玉饰活脱是红山文化的玉雕龙,而瓶形角玉龙拱背勾弯的体形,很明显源自于红山块形玉龙。妇好墓坐姿玉熊的前冲耳、长吻熊头与凌家滩鹰双翅上的熊头和牛河梁三孔玉器两端的熊头形象一致。尤其有趣的是妇好墓一件所谓的匍匐玉牛,其四肢趴地的怪异姿势,正好是一件红山文化勾云玉器的外轮廓。殷墟、红山都有玉鳖。殷墟的空腹玉龟壳,其形式与牛河梁玉龟一式一样。另妇好墓、牛河梁都有玉鹰、玉凤等。

        五、14C测定年代的前后顺序应该表明了源流关系

        凌家滩文化14C年代已经测定,并经树轮校正为距今5560±195年和距今5290±185年。红山文化的年代跨度在距今6000-5000年。14C测定东山嘴遗址树轮校正为5485±100年,B.C3640-3382年,牛河梁牛2ZI积石冢树轮校正为5600±135年,B.C3779-3515年。

        显然,红山文化的鼎盛期略早于凌家滩、良渚文化的鼎盛期,而唯红山文化的标志性器物如块形玉龙、二三联玉璧、钩云形玉器及小动物等在南方诸古文化中出现,因此,红山文化的南下影响是可信的,而且至少绵延至夏商时代。

                                                                  抚胸玉立人姿势的意义

        如前所述,红山文化南下有据,那么抚胸玉立人也应该源自红山文化,于是,有关它的姿势意义有可能从源头的红山文化中推敲并得到证实。

        红山文化的分布地区是东北亚古老的萨满教盛行地区,直至近世。萨满奉“万物有灵”为基本教义,借鹰、龟、蟾蜍、蚕、蝉等各种动物助手神灵,帮助萨满克服事神道路上的大大小小阻碍,与天、地、神、祖取得联络,上承下达,去完成凡人无法完成的任务。这在红山文化的那些玉龙、鹰、鸟、龟、蚕、勾云形器、双勾形勾云大佩、圆璧、双联璧等的玉器上都有可供缝缀的牛鼻穿或小穿孔的特点上得到证实。有鉴于此,过去我们几乎都把这一阶段、这一类玉雕小动物作为装饰品甚至玩具来归纳和认识,现在看来是个大错!它们其实都是帮助巫师沟通天地神祖的精灵,是“玉神器”。牛河梁出土的红山文化抚胸玉立人在头顶及脑后钻有三联孔,因此,它应该就是萨满行神事时必备的神偶。这个神偶其实是当地历史上德高望重的、最有法力的一位萨满的形象。其双目微闭、双手抚胸的姿态,正是萨满行神事时的最高境界。从醉酒、大麻-等诸多通神方法中,似与气功通神比较接近。萨满行神事有它在身上,就像先师附身助他通达。从今天科学的角度解释,这种姿势可以起到了一种暗示的效果。行文至此,牛河梁、凌家滩遗址玉立人(其实包括良渚“神徽”上的御虎抚胸人像、妇好墓抚腹玉人等)的意义已经基本探明。台湾木雕人像与牛河梁、凌家滩遗址玉立人等相去几千年,我们不敢贸然结论。不过,台湾原住民在海岛上,长期过着与外界几无交往的生活,他们的原始宗教信仰改变的可能性很小。事实表明,极有可能具有萨满教因素的良渚文化末期曾抵达广东一带(杨式挺《广东史前玉石器初探》,载《东亚玉器·I》,香港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因此,可以设想,当地原始族群在意识形态中接受了良渚文化北携而来的萨满教成分之后,又在外强的挤迫下东渡远比今天窄得多台湾海峡(臧振华:《台湾考古》,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演化、改良出现了红山、凌家滩式形象与功能的木雕人像,是可以理解的。
                                                              图一图二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