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后现代时期之中国考古学
  • 凌家滩、牛河梁抚胸玉立人说明了什么
  • 良渚文化末期的印纹陶遗存
  • 古瓷原料的几个问题
  • 观察野猪向家猪转变的新视角——线性牙釉质发育不全分析
  • 南京方旗庙南朝陵墓石刻墓主为梁元帝萧绎
  • 《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小议
  • 郑州大师姑二里头城址发现的意义
  • 龙山文化研究
  • 新论摘要
  • 最新热门    
     
    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建筑格局的变与不变

    组成,显然也是相对封闭的单体建筑。这样以来,宫城内宫殿建筑的格局大变,宫殿区的布局为之改观,即由早期一体化的多重院落布局变为晚期的多个相对封闭的单体建筑。

        从单个建筑看,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建筑格局早、晚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从整体上看,其建筑规划布局的内在思想并未发生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建筑方向上,2号基址东墙与西墙为354°,以此为准2号基址的方向为354°,即北偏西6°。宫城平面略呈纵长方形,东墙方向174°,西墙方向174.5°,以此为准宫城的方向基本为174°,也即北偏西6°,宫城的方向与2号基址的方向一致。另据发掘简报言,4条大道、4号基址和3号基址的方向都与2号基址大致相同。因此,无论以3号基址为主的早期建筑,还是2号基址、4号基址、宫城等晚期建筑,它们在建筑方向上基本是一致的。(二)在建筑规划基线上,3号基址尽管至少分为三重庭院,但它们的西庑是经统一规划的,是一体的,可以说它们基本上是沿西庑这条线南北规划布局的。整个3号基址是否有建筑轴线或中轴线,以现有的发掘面积还难以确定,然而,由3号基址西庑的上述特点管窥,它有一定的建筑基线应该是可以肯定的。揭露比较完整的4号基址东西两缘较2号基址东西两缘的缩进距离一致,即位于2号基址的正前方,二者拥有统一的建筑中轴线,应属同一建筑群,也就是说基本上按中轴这同一条建筑基线布局建筑这两座基址。值得注意的是,6号基址直接挖建于2号基址使用时期的路土上,且在发掘区发现的南北排列的若干柱础与2号基址西庑廊柱大体在同一南北直线上,显露出与2号基址有同一建筑基线的特点,为后者使用一段时间后增建的建筑。因此,2号、4号、6号在同时存在的时期有着基本同一的建筑基线或轴线。更为重要的是,2号、4号、6号等晚期基址恰好叠压在早期的3号基址之上。2号基本位于3号中院之上,4号基本位于3号南院之上,而6号基本位于3号的北院之上,2号基址的西庑的南北列柱洞基本在3号的西庑之上,它们的方向又大体一致。这样一来,以3号基址为主的早期建筑与2号、4号、6号基址等晚期建筑基本有着大致相同的建筑基线或轴线。另外,依这条基线,从二里头文化四期这一时间段看,在宫殿区的东部南北排列着6号、2号、4号数个既是单体又被密切的连在一起的建筑;从二里头文化二期这一时间段看,基本同样的位置南北排列这3号基址的北院、中院、南院等多重既相对分开又密切为一体院落建筑体。因此,大致相同的基线和多重建筑体一体化布局的这种内在建筑思想早、晚期是未改变的,是基本一致的。

        总之,二里头遗址宫殿区的建筑格局在二里头文化三期及四期与其前的二期有着显著的变化,然而变中亦有不变,且内在建筑思想是不变的,表现出明显的延续相承性。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怎样的历史事实,很值得探究,从两个时期的“不变”的因素和特点看,朝代更替使然的可能性很小。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