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周昆叔 文化有地域性,这源于人对环境的依赖与适应。中国地跨几十个经度和纬度的广大地域;气候有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青藏高原气候区域;地貌山川纵横,盆地罗列;水土有北土、南石、东水、西山特点,多种多样环境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这些文化的关系如何?笔者认为中华民族文化既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有核心的,其核心就是嵩山文化圈。
2002年9月,笔者在济南举行的“中国第三届环境考古学大会”上做《十五年来的中国环境考古》报告,谈到黄河中下游存在嵩山文化圈和泰山文化圈,2004年初与长期在郑州从事考古的张松林等讨论工作时,他也谈到嵩山文化圈,我们不谋而合。
嵩山文化圈不同阶段的表现
为什么要提出嵩山文化圈,有鉴于特点鲜明的中原古文化与嵩山关系密切,这可以概述为以下六个方面。
1、据张松林等研究,嵩山一带旧石器文化虽属北方细小石片石器系统,但在巩义神南洪沟、登封君召遗址中砾石石器占有一定比例,这说明旧石器时代中期嵩山地区古文化就有中国南北文化交融与过渡特点。
2、距今9000-7000年裴李岗文化遗址达70处以上,且可分为裴李岗、贾湖两类型,裴李岗、莪沟、石固、贾湖等遗址密集地环嵩山分布,据初步统计达43处,以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密为同时期全国之冠。其农业兼有粟作与稻作,名列前茅。
3、距今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内涵丰富,可分多个类型,环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