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山东龙口阎家庄的周代房址可能是煮盐遗迹
  • 新论摘要
  • 中国文明形成的考古学研究(上)
  • 2004年的中国科技考古
  • 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嵩山文化圈
  • 一代宗师对中国考古的期望
  • 张光直课堂笔记所见李济晚年在台大教书的片段
  • 国际遥感考古会议综述
  • 中国文明形成的考古学研究(下)
  • 殷墟宫殿区建筑布局和性质简论
  • 最新热门    
     
    植物考古学和动物考古学研究的新进展

    2块猪骨进行测量、观察和研究,发现在早、中、晚三期都存在多块猪颌骨的齿列不整齐现象。另外,早期下颌的6个第3臼齿中有3个小于40毫米,最小的仅为32毫米。中、晚期下颌的7个第3臼齿仅1个为40.96毫米,其余的都在40毫米之内,最小的为34.96毫米。还有,其年龄结构从早期到晚期也有一个明显变小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确认跨湖桥遗址自早期开始就存在家猪。碳十四年代测定跨湖桥遗址早期的时间为距今8000年。由于这个遗址早期就存在猪颌骨的齿列不整齐现象及一定数量尺寸小于40毫米的第3臼齿,这些现象都是在人为的影响下形成的,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由此,我们认为这个地区家猪起源的历史还可以向前追溯。这可谓是我们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家猪的起源时间肯定在距今8000年以前的极为可贵的线索。由此,中国家猪的起源时间也进入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之列,意义不同寻常。

        另外,从长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时代居民获取肉食资源的方法看,基本上一直保持着以渔猎活动为主、家畜饲养活动为辅的习惯。这种方式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习惯形成鲜明的对照。长江三角洲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就是新石器时代居民通过渔猎活动获取肉食的习惯得以长期保持的客观原因。这种现象再次证明我们在探讨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时曾经提出的“被动发展论”的观点是正确的。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