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考古学文化概念的变迁与思考
  • 梁思永先生对中国考古学的五大贡献——纪念梁思永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 新论摘要
  • 下河湾冶铁遗址发现的价值与意义
  • 喇家遗址发掘与官亭盆地遗址群的聚落考古
  • 意外的喇家
  • 王者之器 大玉刀
  • 喇家遗址中古人类死亡及遗址废弃原因分析
  • 新论摘要
  • 跨湖桥与河姆渡东南区域文化传统源头的若干问题
  • 最新热门    
     
    山东沿海商周时期盐业考古的新进展


        食盐乃百味之王,是人体所需氯和钠的主要来源,“无盐则肿”。我国古代的食盐主要有四大来源,即海盐、池盐、井盐和岩盐。其中海盐主要产于我国东部沿海,而山东沿海又是海盐的主要产区之一,早在西周时期,山东北部的齐国就以“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闻名天下。2001年,我校考古系在北距莱州湾16公里的寿光市大荒北央发掘了一处西周时期制盐遗址,这是考古学界首次对这种遗址进行的科学发掘。在随后的几年,我们又在山东北部的滨州、东营、淄博、潍坊等地沿海深入调查了大量类似遗址,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实物资料和分析样品。2004年,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技大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初步完成了样品的检测工作,使我们对商周时期(距今3500—2100年前)山东沿海海盐生产的制盐工具、技术流程和产盐地域等问题有了全新认识,反映了我国盐业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在山东北部沿海的商周遗址中,经常发现一种类似古代作战用头盔的圜底陶器,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对这种盔形器的用途一直存在着很大分歧,主要有制盐工具和汲水工具两种观点,但这两种观点都是基于表面观察得出的,缺乏确凿的科学检测数据支持。
        这种盔形器大都在内壁附着一层坚硬的白色凝结物,我们在大荒北央遗址采集了大量这种凝结物样品,经实验室成分分析表明,这种凝结物的含盐量在10%左右,大大高于同出的其他陶器,证明它是盔形器本身所特有的,也明显高于文化层的含盐量,证明不是埋藏过程中受浸染所致。物相分析显示,这种凝结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即食盐形成过程中沉淀析出的钙化物硬层。另外,我们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