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以科学的发展观重视和加强喇家遗址保护
  • 喇家遗址发现经过
  • 谈黄河流域首次发现的干阑遗迹与土台陵墓
  • 下河湾冶铁遗址发现的价值与意义
  • 喇家遗址发掘与官亭盆地遗址群的聚落考古
  • 意外的喇家
  • 王者之器 大玉刀
  • 喇家遗址中古人类死亡及遗址废弃原因分析
  • 山东沿海商周时期盐业考古的新进展
  • 『黄河磬王』现喇家
  • 最新热门    
     
    古代人骨研究中慎用 复原 二字

    ,而不能笼统的称为某某人的复原。例如北京猿人的复原在科学意义上应该称为“北京猿人Ⅰ号头骨的复原”。因此人骨复原是一个非常个体化的再创造过程,即不同个体的头骨复原的结果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文化同一墓葬同一年龄和性别的不同个体的头骨复原结果也应该是不同的。不能笼统的称之为“半坡人复原像”等,这是一种不科学的称谓。       近闻有的学者仅仅使用一张人头骨的医学X光片甚至只要一张头骨照片就复原了古人的二维相貌,而且还复原了该个体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相貌,据说这种复原的成功率超过了90%,我们认为这是非常不科学和不严肃的。首先,真正的人骨复原不应该使用所谓的X光片,X光片和照片所能提供的仅仅是一个正面肖像图,它没有任何关于该头骨的测量数据可供参考,即它没有任何复原所要求的人类学基础;其次,至今所进行的头骨复原理论和方法都是立体的,从未有什么二维复原法。况且据我所知,所谓的二维复原只是根据中国古代画论中关于人物画的面部要求进行复原的,即所谓的“三庭五眼”(三庭:指从前额中央发际线开始到下巴尖之间的距离,共分为3等分,从发际线到眉毛的距离为第一等分,从眉毛到鼻端的距离为第二等分,从鼻端到下巴的距离为第三等分,这相等的三部分被称作“三庭”。五眼:指从左耳到右耳之间的距离,共为五只眼睛的长度。两只眼睛本身为两个单位,两眼之间为一个眼长,两眼外侧各一个眼长,共是五个眼长。),这与头骨复原的理论和方法显然是背道而驰,这样就把所有的个体的复原标准都统一化了,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就消失了;再次,科学的头骨复原是根据特定的头骨进行的复原,没有头骨为基础的复原工作只能称为艺术加工。从人类学上讲,每个个体的头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细微的差异,且年龄跨度越大,差异越显著,因此复原工作只能根据特定年龄阶段的头骨进行。虽然统一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但这种规律是粗线条的、笼统的,没有切实数据支持的,因此复原同一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工作只能属于想像的艺术加工;最后,格拉西莫夫在其著作中说,“复原出来的假面在任何程度上,无论如何也不是从前生活过的那个人的本来面部,但是总是永远最大限度的接近于其外貌”。正所谓“画鬼容易画犬难”,况且在几乎永远不可能知道要复原的古代个体的生前相貌的情况下,所谓复原的90%的成功率又从何谈起呢,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所谓的二维复原法基本属于炒作行为,不值得提倡。       2、人骨复原是科学的,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骨复原的材料基础是确定的某个个体的头骨,而进行复原的数据基础是大量的测量数据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包括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头骨软组织厚度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又包括了不同头骨的不同部位的厚度指数,同时又考虑到了个体的变异。正是这些数据的支持使头骨复原有了科学的依据。同时,格氏的人骨复原方法经过了大量法医学上的验证,证明是可靠和有效的,即这种复原可以用来进行辨认,也就是可以根据有某一个人的头骨复原出来的假面将那个人识别出来。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科研水平的进步,人们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头骨复原水平和手段也有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尤其是将之利用在古人类头骨的复原上。由于头骨复原的理论是建立在现代人的解剖学基础上的,把它利用在远古人类头骨化石的复原上有一定难度,它的复原总是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的。例如尼安德特人的复原,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人们起初把它复原成为一个头部前倾、弯腰曲背、双膝弯曲、步履蹒跚的蠢汉模样,直到上世纪80年代,由于对尼安德特人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最后由美国科学艺术家马德内斯复原了“具有科学上的正确性”(吴汝康语)尼安德特人的新形象。再例如,对北京猿人的复原,由于起初人们认为它更接近于猿类,因此它的头骨复原更像一个大猩猩,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更接近于人类,它的头骨复原像才真正像一个原始人。虽然如此,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复原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性,相反,随着科技的进步,头骨复原技术将越来越科学,复原结果也越来越接近现实。正如格拉西莫夫所说,“根据头骨写实的复原的面像是不同于艺术性的肖像的,它不是主观的而是眼科客观的形象”。  3、人骨复原并不是对死者生前的如实描绘,复原结果具有不可验证性,复原的结果在各方面都可能是一个“中性”的人,但同时又是有个性的。正如前面所说,复原结果无论如何永远都不是该个体生前的本来面目,只是最大限度的接近其外貌。由于面部的很多特征与骨骼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比如是否是双眼皮、耳朵的形状和大小、有没有酒窝、笑起来嘴角上翘还是下坠等,这方面只能根据复原个体所属的种族、地域等特征进行综合判断,按照该类型人的多数情况进行复原。因此头骨复原的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是中性的,尤其是表现在与骨骼无关的面部软组织上。同时在面部胖瘦程度、面部表情等方面,都是中性的。除了生前巨胖或巨瘦的人,普通胖瘦的人很难在骨骼上进行分辨;而在面部表情上,我们也无法判断其生前是笑还是哭的,哭或笑具体是什么面部表情。因此多数复原像面部呆板、面无表情、肌肉僵硬。这除了与复原水平相关外,更在于其理论上的中性化。富含面部表情虽然更加动人,但它属于艺术想像的范畴,与复原无关。       但是头骨复原像又是有个性的。首先,从理论上讲,每个人头骨的都不同,他们的复原像也应该各不相同;其次,有些复原工作者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认识程度,对复原像进行了很多人性化的设计,“对死的模式化的假面赋予活人的表情”(格拉西莫夫语),使其更接近现实人类;最后,在对古人类头骨进行复原时,需要其他学科的帮助,例如在确定个体的发式和服饰时要考虑到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要请教民族学家和历史学家;确定该个体的肤色和毛发发达程度等,需要借鉴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的研究成果等。因此,每个头骨的复原都有其具体的针对性。格拉西莫夫说,“做出的形象没有可能称作艺术性的肖像,因为这是个体外貌的写实的复原像,而不是创造肖像的艺术家关于个体外貌所作的富于表情的面像”。       同时由于古代人类骨骼的特殊性,复原的结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验证的,因此也就出现了复原结果的可信度的问题。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头骨复原在理论上是科学的,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即使在古人类研究中无法验证,我们也认为它是科学而严肃的,富有意义的。况且在绝大多数场合下是不需要进行验证的,如果一味地去宣扬复原结果的可信度,反倒与科学的复原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了。       4、作为人类学研究方法之一的古代人头骨复原工作不是为复原而复原的,而是有其宣传和教育目的的。有些媒体炒作说,人骨复原对考古学和历史学等具有多大的意义。其实,人骨复原,尤其是关于古代人的头骨复原在科研上没有任何价值,无论是在人类学研究中,还是在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中,没有必要过分宣扬它。现代人的人骨复原在犯罪学和法医学上有很大的作用,但古代人的复原工作则主要是宣传和教育作用。无论是考古学家,还是历史学家,都不会把复原的人像作为研究的基础。也不会希望通过复原结果来解决什么学术课题。因此,古代人骨的复原工作的科研价值是十分有限的。       过去,复原的人像主要放置在博物馆的入口,如周口店遗址展馆前的北京猿人复原像等,但对普通观众来讲,多数并未起到多少教育目的。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开发的三维动画头骨复原技术,形式新颖,内容多样,可以在多种媒体上广泛的进行宣传,使人们更直观的接受展览内容,这种技术在以后的博物馆或遗址研究成果的展览中必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也是国际上的趋势,也应成为媒体和大众接受的对象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