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以科学的发展观重视和加强喇家遗址保护
  • 喇家遗址发现经过
  • 谈黄河流域首次发现的干阑遗迹与土台陵墓
  • 古代人骨研究中慎用 复原 二字
  • 专家论证陶寺遗址大型建筑基址
  • 意外的喇家
  • 王者之器 大玉刀
  • 喇家遗址中古人类死亡及遗址废弃原因分析
  • 山东沿海商周时期盐业考古的新进展
  • 『黄河磬王』现喇家
  • 最新热门    
     
    此 微 非彼“ 微”也——周原微氏家族与微子启族属关系刍议

    ,1997年7月至1998年2月河南省文研所等单位联合组成考古队对鹿邑太清宫周初大墓进行了考古发掘。该墓为大型土坑竖穴双墓道大墓,墓中殉祭人牲14,墓底中部有殉人与狗的腰坑,墓中出土有铭铜器54件,多数自铭为“长子口”,出土器物包括大量精美玉器和乐器,种类丰富。由于墓葬未被盗扰,且规格等级甚高,而墓主又活动在商末周初,是故引起了各方的极大关注。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的发掘报告根据对葬俗,随葬器物组合、形制特征及铭文的全面分析得出结论,墓主长子口是西周时期的殷商遗民,具体是指商末方国长国的国君。王恩田先生指出铭文中的“长”应是“微”字的误释,太清宫西周大墓的墓主应是西周子姓宋国开国君主微子启或其弟微仲衍。随后松丸道雄与高西省先生也都从不同角度在《中国文物报》上撰文认同王说,一致认为太清宫大墓墓主应为殷周革命后嗣殷之祀开创宋国的“微子启”。 笔者认为,鹿邑太清宫大墓墓葬规格极高,远非西周初期一般诸侯所能媲比,其规格甚至高于同期的周王室姬姓嫡系晋、鲁、卫国君主;墓葬中青铜器礼乐器的组合,特别是酒器的组合,与殷墟晚商墓葬的组合相同而且更加严谨,酒器中的方尊、方觚、方爵与安阳殷墟郭家庄160号墓出土的方形青铜礼器近似;从目前考古发掘资料来看,方形器多出于商代王室成员和高中级贵族墓中,是商代统治集团权力和身份的标志,在鹿邑墓中出现如此数量集中的方形器,足以说明墓主人作为殷遗贵胄的地位。因此鹿邑太清宫大墓墓主为微子启之说可以成立。    然而,王恩田、高西省二位先生在各自著文中均指出太清宫墓墓主微子启与周原微氏家族同祖同源一说笔者却实不敢苟同。理由有三:    其一,关于周原微氏家族的来源,墙盘铭中记述的非常清楚,“青幽高且(祖),才(在)微(微)酃处”,知其高祖原在微国;烈祖微史是微国史官,在武王克商时归顺武王,武王命周公把他安置于周人本土,之后微氏家族累事周室,历代世袭作册史官,直至西周晚年犬戎入侵家族仓皇出逃时,微氏家族一直居住在歧周,不曾迁动。    微氏远祖所居的微国在甲骨卜辞中曾多处提及。例如,在武丁时期的一条卜辞中记载:“癸卯卜, 贞:旬亡(无)祸?王占曰:  (有)祟。其  (有)来  (艰)?迄至七日己巳,允  (有)来  (艰)自西,微(微)友角告曰:工口方出。侵我于  田,七十人五”(《合集》6057)。工口方为商王朝西部的敌对方国,武丁时曾多次对其征伐,微与工口见于同版卜辞,并向商王报告工口方征伐商西部领土的情报,可见微与工口相距不远,其大致位置理应在商王朝的西部。    至商末,帝辛昏乱暴虐,周文王卑事商纣,韬光养晦,暗图进取;武王之时联合友邦,先发制人,“小邦周”一战而胜“大邑商”, 《尚书·牧誓》载武王誓师:“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髟矛、微、卢、彭、濮人,称而戈,立而矛,予其誓”。微国又赫然出现在“牧誓八国”之列,说明在商末,微国由原来的臣忠于商转为反商,并参加了武王克商的决定性战役。    至于微国地望,由于微在商一朝存在近二百年,其地望或有变化,各家认识也不尽相同。《史记·周本纪》集解引孔安国说“微,畿内国名,在巴蜀”;王国维《散氏盘考释》中推测微地在汉右扶风眉县西南,其种族之一部早年移于渭水之北;唐兰先生则认为微地绝无可能在歧周境内,其具体位置未详待考(《文物》1978.3)。    其二,我们知道,武王伐纣灭商之后,为安抚人心,稳定局势,对古代帝王之后、同胞兄弟、功臣谋士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特别是封纣子武庚禄父于殷,以祀殷商。然而武王还是对商族遗民不放心,为防止其反叛,又专封管叔、蔡叔、霍叔作“三监”以监视武庚和殷民。不久武王过世,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遂与武庚发动叛乱。周公奉成王命平三监之乱,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商王畿之地的殷遗民被一分为二:一是随微子启于宋以续殷祀,二是封康叔为卫君统辖殷遗民,仍居河淇间故商墟;并且为彻底铲除殷遗民的复国梦想,周公还将部分殷顽民迁至新邑成周接受管控,加以监督。可见,周初统治者在如何对待殷商遗民特别是王畿顽殷的问题上是慎之又慎的,迁入关中宗周的移民必须是对周王室臣服恭顺、绝无二心的友邦贵族和巫史集团,这部分人主要供职于周王室的中央政权机构,为新王朝服务。设若微氏家族与微子启同族之说成立,那么周初武王、周公把子姓的殷商直系族属封迁入周人的大本营宗周一带是不可想象的,这与常理相悖。    至于“殷士肤敏,裸将于京”的“京”,当是指新邑成周(《尚书·洛诰》言“庶殷侯甸男邦伯”可证),这大约相当于后世的秦迁天下富户十二万以实长安,汉代三选七徙以实陵邑一般。而在周原一带偶见出土的商族遗物(比如微氏家族铜器窖藏中的商尊、商卣,从器铭上判断应非微氏家族自己所铸),说其为王之赏赐或克殷后用以炫耀荣绩的战利品亦未尝不可,并不能因此就说明有大量殷商后裔迁入宗周一带。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鹿邑太清宫大墓40余例“长子口”铭文,其“长”字字体大多与墙盘铭文中“文武长剌(烈)”之“长”基本一致,释作长是没有问题的。长、微二字在甲金文中的区别是明显的,但是在秦汉时期汉字由古文转写为今文隶书的时代,两字出现了混淆,诚如松丸道雄先生所言,“本来是‘长’,后世传抄文献时讹误为‘微’”。这样,本名为“长子口(启)”的殷商帝辛之庶兄,西周宋国之国君,在我们后世的文献中所见到的却是“微子启”,甚至有时为避帝讳而改为 “微子开”,如同殷商的开国之君,甲骨文中本为“  (唐)”,而后世文献中却传抄为“汤”,同样的例子有很多,不胜枚举。微氏家族之“微”是今人通过第一手考古资料见到的3000年前之“微”,另一方面,微子启之“微”是战国秦汉时文献、玺印传抄谬误后流传下来的“微”,而其实质上本应作“长”,巧的是史墙盘铭中“微”、“长”二字恰好同文出现,两字形态迥然有异。因此,微氏家族与微子启的族属关系也就明晰了,两者不可能有任何直接的亲缘关系。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