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以科学的发展观重视和加强喇家遗址保护
  • 喇家遗址发现经过
  • 谈黄河流域首次发现的干阑遗迹与土台陵墓
  • 古代人骨研究中慎用 复原 二字
  • 专家论证陶寺遗址大型建筑基址
  • 此 微 非彼“ 微”也——周原微氏家族与微子启族属关系刍议
  • 山东苍山县金山发现大型汉墓
  • 喇家遗址中古人类死亡及遗址废弃原因分析
  • 山东沿海商周时期盐业考古的新进展
  • 『黄河磬王』现喇家
  • 最新热门    
     
    重庆云阳旧县坪遗址发掘获新突破

    别是六朝时期一直有人居处。从1999年起,发掘者便刻意寻找城墙、城门遗迹,但至今未果。然而无论从遗址规模来讲,还是从出土遗物来看,旧县坪即汉、晋朐忍县城也很令人信服。遍布整个遗址的残砖碎瓦以及种类数量颇多的瓦当,表明遗址中曾有过许多高等级建筑。数以千计的“半两”、“五铢”、“大泉五十”等货币反映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去年发现的3方铜印已识出的2方分别为“军曲侯印”和“军假侯印”,表明这里曾驻有军队和部曲。峡内唯一的铜器铸坊自战国晚期便已立地于此。峡内仅见的记事木牍以及“朐”字刻款的陶钵亦出该遗址中。位于遗址东西两侧的马粪坨、张家嘴墓地,都有大量的砖室大墓。应该说,旧县坪遗址是这一带汉晋遗址中的一个-、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分布范围已达1平方公里的遗址在峡江中毕竟还是不多见的,可以作为汉、晋朐忍县治所更为直接的证据。发掘到的台基建筑和出自台基东南的“朐忍令景云”碑这2个重要发现,使得这一结论更加令人信服。
    台基位于E区即大坪南部,“梯子崖”通江阶梯的西侧,顶宽12、长28米,用黄粘土和红壤土相间夯成,其上留有六朝时期一座面阔4间的单进建筑残迹。现存方形础石8块,圆形础石一块,础石之间砌有条石和墓砖摆砌的墙基。房址残迹全长24.3、宽4米,朝向东南。础前2.5米处有一条残长11、宽0.5、深0.7米,全部使用花纹墓砖建造的券顶暗沟,以利排水。台基南侧瓦砾颇多,但瓦当却很少见,另在房址西起第二间的西南角部,还发现一处窖藏,出有青瓷碗、罐和铁吊灯2件,全部装在一个铜盆之中。此外,台基东部房址后面出有一块蟾蜍造型的巨型础台,台基南侧也出有瑞兽和禽、蛙的肖形础石各一块。蟾蜍础台长1.2、宽1、全高0.8米,这些肖形础均为淡红色细砂岩,颇有汉风,和现存六朝时期房基之方、圆形础石大异,但从其出土位置分析,和夯土台基应有关联。推测此台基曾经长期使用,其上建筑可能经过多次改建,最后到六朝期间重建时,已然全部摒弃了原有的汉时旧础。旧县坪遗址以往的发掘中,使用础石的建筑有之,但建于夯土台基上的房舍仅此一处,肖形或方圆大础石在遗址中亦不多见。另据其东南10米许处发现的朐忍令断碑推测,这座台基和其上建筑很可能就是朐忍的衙署所在。
    朐忍令景云碑出自04ET5探沟中六朝层下,发现时已被人自背面劈开,断为2截。碑为仆卧,下截断处朝向台基,上截碑首朝向西南,两段相距不足2米,正面文字尚全,仅断裂处数字稍残。碑为浅灰色细砂岩,晕首长方形,上有一穿,下有一榫,碑侧饰青龙、白虎的浮雕。碑额晕线旁亦有3幅浮雕,正中为一妇人立于半开门后,左侧为一朱雀,右侧为一兔首人身形象,局周凹处还留有髹饰的朱彩。碑面打磨光滑,碑文隶书,共13行367字,四周环以阴刻的流云,云间刻有飞鸟。从“熹平二年仲春上旬朐忍令梓潼雍君讳陟字伯宁为景君刊斯铭兮”末款可知,此碑立于173年东汉时期。据首句:“汉巴郡朐忍令广汉景云叔于以永元十五年季夏仲旬己亥卒”,拟名之为“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
    碑文大致可分4段,第一段述其祖上为“高阳之苗裔,封兹楚熊”,后因“高祖龙兴,屡敬画计”而“迁诸关东”。第二段谓其先人伯况“菲志慷慨”,“家于梓潼”,“名右冠盖”。第三段称其“政化如神”,“州郡并表”,以至于“中年殂殁”之后“农夫恻结,织妇喑咽”,“户有祠祭,四时不绝”。第四段为2联6句的七言赞,前一联句尾均加矣字,赞其“作民父母,善劝恶惧”,后一联句尾加兮字,惜其“未升卿尹中失年”,故而“勒铭金石表绩勋,冀勉来嗣示后昆”。此碑洋洋数百字,是汉碑中的精品,颇具考古、书法价值。
    景云景叔于其人虽未见诸典籍,但景为楚国大姓却史有明证,是以其祖先随汉高祖刘邦起兵而迁诸关东,未必全是妄言。其父率众迁居梓潼的途径,于历史地理的考订也不无史料价值。更为重要的是,碑文中间一大段篇幅都是赞扬景君德政的言辞,故应称之为政绩碑。从碑中行文和语气看,景云于永元十五年(102)死于朐忍任上,之后是否回葬梓潼,碑中未有书明,然此碑不是墓碑却是显见的,其同乡后任朐忍令雍陟为其勒铭,也有附雅叨光之嫌。目前,该碑碑趺的找寻工作正在进行,推测应距2段残碑不远。此处正值衙前,又临通往江边之路,用以彰表勋绩,昭示后昆再合适不过。如是则旧县坪即汉、晋朐忍,台基上为六朝时期县衙残迹已可认定。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朐忍城的结构布局。从发掘情况看,汉、晋朐忍是属于绵长千米,结构松散的一种城市布局,各区相对独立,功能不一,城中瓦屋多于草房,但缺乏整齐的街路,这与中原州、县那种方城深地,四面吊桥,十字街路的习见模式颇有不同。究其原因,应该是峡江地多山谷,台坝狭促所致。朐忍建于江边是陆路难行不及水路便利的结果。而不筑城池,似与旧县坪遗址所处的特殊位置相关。该遗址坐落于一个濒江小山的东南坡,东临俗名潘家沟的一条大沟,西为一条高耸的瓜子梁山梁,整体呈扇面形,两边均有高达四、五十米的陡坡,临江一面的断崖在三峡蓄水之前,高差全部在70米以上。遗址中唯一与江道通连的檀木湾,即便在丰水期间也难通舟楫,完全可以凭借易守难攻的地利而无须构筑城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晋朐忍城的这种格局,可谓因地制宜的城建楷模,很值得在我国城市发展史中写下一笔。
    目前旧县坪遗址的发掘还在进行中,尚有B区北部和S区西部因移民未毕之故,暂不能全面发掘,期待着今后还有更多更新的发现。  (王洪峰)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