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券式还是过梁式——说元代城门
  • 居延考古学术研讨会 综述
  • 谈黄河流域首次发现的干阑遗迹与土台陵墓
  • 古代人骨研究中慎用 复原 二字
  • 专家论证陶寺遗址大型建筑基址
  • 此 微 非彼“ 微”也——周原微氏家族与微子启族属关系刍议
  • 山东苍山县金山发现大型汉墓
  • 重庆云阳旧县坪遗址发掘获新突破
  • 陶寺中期大墓M22随葬公猪下颌意义浅析
  • 尉迟寺史前红烧土房屋的废弃原因
  • 最新热门    
     
    『史前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召开

    10月11日上午,“史前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日本中国史前文化交流研究实行委员会协办。中国学者近50人及专程从日本赶来的180余位考古学者和历史、考古爱好者参加了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王巍博士在“史前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主题演讲中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对日本列岛的影响至迟可以上溯至距今7000多年前,其影响和传播的路线除已被指出的从长江下游至日本九州地区和日本本州的路线外,可能还存在着从中国东北地区经俄罗斯沿海州到日本北海道和本州东北地区这一路线,其具体证据是,在这一区域,使用形状和制法都十分相近的玉玦(耳环)和条形玉坠的装饰品组合。这两种玉器约距今8000年左右已经在出现中国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南部地区,俄罗斯沿海州和日本北海道南部和日本本州东北部沿海地区距今7000多年前也出现了这类玉器。并且该地区在这一时期开始,此前常见的圜底陶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平底筒形陶器的流行,纹饰特点也与中国东北地区的同类遗址存在相似之处。这些现象说明当时可能存在着一条北方的传播路线,日本海两岸的人们可能发生了交流,尽管交流的规模可能不大,且可能是时断时续的,但它却是东北亚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的开端。这一新观点得到了与会中日学者的赞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刘国祥副教授介绍了内蒙古兴隆沟遗址的最新发掘成果,兴隆沟遗址分为3个地点,分别属于距今75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距今5500年前的红山文化和距今4000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3次发掘在房屋形制、聚落布局、居室葬俗、经济形态、原始宗教信仰、环境考古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对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及早期社会发展进程研究、东北亚地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