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早期铜镜的原初功能和原形再论
  • 青州龙兴寺彩绘卢舍那法界人中像时代的新认识
  • 中国玉文化起源探索——以兴隆洼文化玉器为例
  • 阳陵令印 封泥相关问题
  • 正确认识遗址的规模
  • 所校联手 繁昌惊现北宋瓷窑风貌——专家谈繁昌瓷窑遗址
  • 长江中游地区城濠聚落的源起、功能及其对文明进程的作用/王红星
  • 跨湖桥出土的中药中药罐应是茶茶釜辨
  • 察吾呼沟文化的两种葬俗与北亚草原的联系
  • 宋六陵出土龙泉窑青瓷的启示
  • 最新热门    
     
    文物保护环境论纲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近期在发掘木质文物,因为它易于朽坏,于是涉及如何保护的问题。由此延伸形成“文物保护环境论”这个题目,借《中国文物报》一角提出纲要,诚挚希望专家同行提意见,谈建议,探讨方法。

    先看2组实例。

    瑞典的“瓦萨号”是17世纪中叶建造的木质战舰,20世纪60年代被打捞出水。出水后,用当时最先进的脱水脱盐技术进行处理,然后建造了专门博物馆展出,供游人参观。但去年发现,由于每年70万游客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船体中的硫发生化学反应,使之陷入了保护危机。

    对比组的材料是“长沙吴简”。笔者曾有幸观摩,竹简在蒸馏水环境中保管着,不仅原样不变,而且其上文字依然清晰可见。类似的一个例子:50年代北京房山云居寺塔基出土的数万件隋唐至辽金“石版佛经”,由于仓库中空气污染,石版明显被侵蚀。因此北京市文物部门修建了一处充满氮气的地下仓库,于1999年将其“回藏”,但留有观察孔以备参观和监控。

    2组例子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方法或技术层面的,重要的是理论和战略层次的:

    “瓦萨号”与“长沙吴简”、“石版佛经回藏”相比较,从技术和方法方面说,它们都是成功的,因为难度不大。从理论和战略层次来说,各有得失:“瓦萨号”最终没能很好地被保护,但在40多年间,它已经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甚至可以说它已经被保护在“两代人中间”了。然而若不采取新的措施,它非但不能被保护在“第三代”、“第四代”人中间,而且还可能随时间而流逝不存。后二者也许能很好地保存下来,但充其量也只是被保存在“世世代代的学人中间”,要说它发挥了什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那也只是很间接的。孰优孰劣?还要具体条件具体分析。油然而生的念头是:能否将被发掘的文物既永续地保存下来,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