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关于中国考古学所谓定位问题的思考
  • 丰都东汉纪年墓出土佛像的重要意义
  • 关于偃师商城夏商界标说
  • 中国古代法典的重大发现——谈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二年律令》简
  • 陶寺城址的发现及其学术意义
  • 明月坝、李家坝遗址学术汇报交流会 在京举行
  • 跨湖桥遗址学术研讨会讨论纪要
  • 三期说与考古学
  • 河姆渡文化兴衰与水环境的变化
  • 成都金沙商周遗址出土 玉牌形器 辨析
  • 最新热门    
     
    中国最早大豆的发现

    1992—1993年,由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主持发掘的皂角树二里头文化遗址及其后续的研究中,发现了我国迄今最早的夏代大豆,这对丰富我国农业史和黄河文明很有意义。

    皂角树遗址位于洛阳市南郊关林经贸开发区,北距洛阳市5公里。地理位置为112°35′E,34°33′N。遗址处在洛阳盆地西侧洛河与伊河间,南依龙门山的一片开阔台地上,原滨临一古河道可能为古洛河的牛轭湖边。

    考古学发掘证实皂角树遗址是一处相当于二里头文化2—5期内涵丰富的古文化遗址。在多个二里头文化炭坑堆积中采样进行水浮选,结果在9个样品中发现有炭化大豆籽粒。在6个样品中发现有炭化野大豆籽粒。在6个样品中既发现有大豆,也发现有野大豆,且均以野大豆占多数如图。

    炭化大豆粒植物学称种子的形态为椭圆形,稍扁。长4.30—5.52、宽2.62—3.34、厚2.01—2.47毫米。种脐位于腹面中央处,可见种脐中央有一脐沟,种脐长1.51—1.89、宽0.61—0.87毫米,脐长约占粒长的27.4—40%。

    今将现代野大豆、炭化大豆、现代栽培大豆作一形态比较(见表)。

    从表中3种大豆豆粒形态比较可见,皂角树出土大豆大小处在野生大豆与现代栽培大豆之间,为一过渡类型。至于皂角树遗址炭化大豆比现代栽培大豆小,这一方面由于古今栽培技术差异引起,另一方面与炭化后子粒形变也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皂角树遗址二里头文化堆积中还有粟、黍、小麦、稻与大豆伴出。

    我国作物有“五谷”之说,源于《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此后“五谷”成为粮食的代词和泛称,但何为“五谷”,由于时代、地区的不同以及粮食作物地位和数量的变化,难能划一,不过都包括有“菽”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