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中国简牍的世纪综述
  • 来自 新砦期 论证的几点困惑
  • 对病人的护理始于何时?
  • 富国墩文化 命名问题
  • 中国简牍的世纪综述
  • 检视器物类型学
  • 考古学方法论与考古学
  • 司马光书丹的《王尚恭墓志》
  • 中国简牍的世纪综述
  • 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看吴国在长沙郡的国家 营田
  • 最新热门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14C测年是怎样参与解决历史时期年代问题的

    树轮年代的早晚使其前后相接顺序标记,然后取树轮木质进行14C年代测定,再以树轮年代为横坐标,14C年代为纵坐标绘制而成。14C—树轮年代校正曲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绘制,几十年来经过国际14C专家、学者的反复研究,使其误差不断减小。1986年,M.Stuiver和G.W.Pearson等人与树轮专家共同研究,建立了高精度14C—树轮年代校正曲线,14C年代误差只有15年左右,使高精度测年成为可能。现在高精度14C—树轮年代校正曲线的绘制工作还在继续,并已延伸到上万年。

    影响误差的第三个因素是与14C—树轮年代校正曲线的位置有关。14C—树轮年代校正曲线本身是一条在斜率上存在变化,而在波动幅度上又不甚均匀的曲线。所以即使所得的测量误差相同,但由于处于校正曲线的不同位置上,则经过校正后所得的日历年代的误差的大小也不相同。假如处于校正曲线上一段比较陡峭且波动较少的年代段上,所得到的日历年代误差就会相对较小,甚至测年误差稍大些也不会使日历年代误差增大,如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对山西天马—曲村晋侯墓出土晋侯苏钟的8号墓的测定。它的年代正处于校正曲线的这样一个位置上,所以,一个样品数据就可定年,且误差较小。8号墓的年代为公元前808±8年,这与《史记·晋世家》所记载的晋侯苏死于宣王十六年(公元前812)是相吻合的。而若处于校正曲线比较坡缓且波动较多的位置,日历年代误差则相对会较大,往往比14C测年代误差大得多。在我们一般所处理的年代数据中像前者那样的情况遇到的较少,而较常见的则是后者,如夏商周断代工程中遇到的殷墟的年代、琉璃河的年代等等。所以,面对这种情况能否减小年代误差已成为最终实现缩小年代误差的关键。关于这一问题,70年代已有学者开始研究。进入90年代后,随着高精度14C—树轮年代校正曲线的建立,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高精度系列样品法逐步完善并日益受到国际14C领域的关注。

    高精度系列样品法是取在年代上前后有序,互有时间间隔的一系列含碳的考古学样品,进行高精度14C测年,在此基础上将所测得的年代小段在高精度14C—树轮年代校正曲线上做曲线拟合,这样可使误差大大缩小,避免了由于曲线上的特定位置所引起的误差的增大。

    系列样品法与先前方法在数据处理上的不同之处是要做曲线拟合。曲线拟合方法到目前为止有这样几种:一是目测法,二是最小二乘方法,三是贝叶斯统计拟合法。目测法是将测得的小线段在14C—树轮年代校正曲线图上水平滑动,凭观察者眼睛的观察来定出合适的拟合位置。这种方法比较简捷,但量化程度不够,难免会引起误差。最小二乘方法是将测得的数据应用统计上的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处理,做曲线拟合。该方法比之前一种方法量化程度提高,在拟合位置的选择上依据更充分。1995年后应用统计容量更大的贝叶斯统计做曲线拟合,使拟合的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误差的处理上也就更加合理。

    形成系列样品最典型的系列是树轮系列,因为它的年代清晰可数,年代间隔清楚且具体;其次是考古上的地层系列,有直接的地层叠压关系,使层位之间的时间顺序准确可靠。再就是具有成熟的考古学分期的系列,也可以得到可靠的时间顺序。由于形成三种系列的条件不同,所得到的日历年代误差的大小也不同。显然,第一种系列的误差最小,第二种和第三种系列的误差大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因此,高精度系列样品法减小年代误差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要与考古密切结合,需要考古学家提供系列的相对顺序,以进行曲线拟合。当然,因为曲线拟合是在已测得的14C原始测量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所以考古学家所提供的系列样品的相对顺序并不会影响到原始数据。另外,如果所形成的系列是以考古学分期为依据的,则成熟的考古学分期对减小年代误差显得尤为重要。

    系列样品方法有效地减小了年代误差,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考古学研究中。比较典型的,如美国学者A.long等人应用此方法研究日本古坟时期的墓葬遗址的年代,其年代误差竟然缩小到只有5年。我国学者仇士华、蔡莲珍等人应用此方法对长白山火山灰中的炭化木进行研究,由此定出了火山的喷发年代,其年代误差只有15年左右。这一研究工作的进行为迎接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应用高精度系列样品法定出了从二里头文化到商前期,到商晚期到西周的考古学文化分期的年代框架。其中陕西长安马王村发现的H18系列地层,由下到上跨越先周、西周初、西周中几个历史阶段。取其中的木炭、骨头,还有一年生小米形成的系列样品测年,由此推得武王伐商的年代为公元前1050—1020年,误差为30年,这与从汉代刘歆起就开始进行的关于武王伐商年之争其前后相差有100多年的年代范围相比,范围大大缩小。而这一年代与天文学上武王伐商年的推定不谋而合。武王伐商年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年代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它的定出对于上至商年,乃至夏年的推定,下至西周列王的排定都是至关重要的。以上应用高精度系列样品法所得到的夏商周14C年代框架为最终夏商周三代年表的定出提供了依据。因为夏商周14C年代框架是14C与考古相结合得到的一考古年表,要建立夏商周三代年表还需与天文、金文以及古文献等其它学科相互整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