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对秦始皇陵园K0006号陪葬坑出土马骨的几点认识
  • 从考古学报告的作用谈报告的编写
  • 编写考古报告的几点意见
  • 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方法辨正
  • 甲骨卜辞与 原始思维 --兼答《关于“虎食人卣”的定名》一文
  • 中国西部地区史前考古的几点思考--读《师赵村与西山坪》
  • 理想的考古报告——不厌其详的 全信息报告
  • 漫议考古报告
  • 下王岗和雕龙碑从排房建筑看社会形态
  • 美国考古学中的民族学传统
  • 最新热门    
     
    考古发掘报告的客观性

    律。因此,即使有的考古发掘报告客观性做的不够好,主观性成分多了一些,早晚也会在同类文化的其它遗址中被校正出来。规律性的研究成果,是在不断验证过程中得到证明的。

    现在的考古发掘报告,一般要采用多学科的检测分析研究报告,这是考古学研究发展的需要,也是考古学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现代科技含量的体现。但是,采用多学科的检测分析研究报告,也有个客观性问题。如有的考古发掘报告,对有关的14C测定数据,不是全面发表,而是只选取符合自己学术观点的数据,舍掉不符合自己学术观点的数据。又如,1988年国际14C会议正式确认的高精度树轮校正年代表,成为国际通用校正表后,学界已经普遍采用。有的考古发掘报告偏偏不采用高精度树轮校正年代表,而用未经树轮校正的14C测定数据,以符合自己的学术观点。原本是现代科学技术检测的数据,也缺少了客观性。

    考古发掘报告是提供给学界同仁研究的基础资料,是田野考古工作的忠实记录和集中表述,要尽量做到客观性。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了大型考古发掘报告《天马—曲村》,编著者在西周、春秋部分,把1980—1989年共6次发掘的居住址和墓葬所有文化遗迹和文化遗物材料全部发表,为学界同仁重新研究这批考古资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界同仁凭借这批材料可作全新的研究。对考古发掘报告而言,少一分主观性,多一分客观性。对考古发掘报告的编著者而言,如实地反映考古发掘和室内整理研究的成果,就是对考古学研究的最大贡献。

    考古学研究是科学研究,我们强调考古发掘报告的客观性,就是为了保证这项科学研究的对象——基础资料的客观性,需要我们提高到科学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