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关于道光手抄本《从上海到厦门针路》
  • 鲁迅大铜章鉴赏
  • 观赏笔筒
  • 清代《山居图》坑仔岩端石砚
  • 火药壶上的猎户心语
  • 红军宣传单
  • 唐钅奇 登定州塔 侍刻
  • 涂口红 的日本青花瓷
  • 黄庭坚撰文并书的《黄文渊墓志铭》
  • 青玉葫芦瓶
  • 最新热门    
     
    两面戏台人物立体镜

    系带。钮左坐着一人,躯体壮伟,当为男子。两腿斜支,怀抱琵琶,正在演奏。虽仅一个人,已是作为今日文武场之代表了。钮右立着一人,形体瘦削,当为女子。双手右拱(或捧物),耸肩曲腰,正在演戏。其袖下垂,有如今日戏曲人物之水袖。后为台壁,上悬连环双钱。戏台为木结构,上有额枋,下有勾栏。额枋之下,有4个垂柱。垂柱间,有挂落作为装饰,戏台前为勾栏,有锦纹方格作装饰,格内有小圆纹。勾栏上部镂空,以免妨碍观看角色的足部。
      
        以上所述,与上海那面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一为额枋的下后方挂有斗笠、簸箕等三物;二为戏台上两侧各有一隔扇,用以遮住后台人员的走动。河北那面,额枋下后方也挂有三物(只是物品改为花盆与犀牛角等),并有隔扇。经细察寒斋所藏者,于连环双钱之两侧亦见有圆疤,似为粘接挂物之痕迹。可知上部应悬三物,此为定式。又于两侧中部可见各有两个小圆疤,应为粘接隔扇之痕迹。也就是说,第四面戏台人物立体镜有隔扇
    与部分挂饰失落,但其整体观尚无大碍。此镜满披绿锈,造型生动,极其可爱。
      
        第五面为明·戏台人物立体镜:直径8厘米,边高0.8厘米。银锭钮,钮下有孔。钮上有花盆、犀角等三物(另一物存质);钮下有童子骑竹马,两边各有一物。以上情况,均与河北那面镜相同。所异者,河北镜之童子骑竹马形象不太清楚,其两边均为书卷;寒斋所藏者童子形神极佳,其两边则右书卷而左仙桃。两侧亦各有隔扇,因高度超过人很多,所以中部必有两道横档。细察可见:外框、横档及隔板上均有装饰花纹。又经察见:边内部上下各有明显痕迹,可能是上之额枋与下之勾栏所遗,今则失落。镜中人物,与河北那面基本相同:左侧之人较高,背悬剑而手执扇;右侧之人作拱手状。是何戏文,不敢乱测。镜色黯黑中略透出-,与第四面之满披绿锈者各有其趣。
      
        关于此类镜之定名,兹提出“戏台人物立体镜”以就正于海内外同道。这是因为该镜主体为两方面:戏台与人物(角色及伴奏),而其结构为立体式,除圆板及高窄缘之边外,其他如额枋、勾栏、钮,人物、上下各三件之饰物等,均另行铸就后用粘接(或焊接)法固定之。因此,如寒斋所藏两面镜其细部每有失落。其所以不用“镂空”者,不如“立体”之明确;不用“舞台”者,强调元杂剧为戏曲,非舞台兼歌舞、杂技等;去“杂宝”者,非主体仅属装饰之物也;不用瓦舍、勾栏之名者,便于今人理解也。
      
        据上海博物馆之考证:元杂剧早期只有鼓、笛、拍三种乐器,以后才增加琵琶。所以,上海与第四面镜应为元中叶以后之物。
      
        中国戏剧博大精深,极受国内外的重视。京剧自来与书画、中医合称“三大国粹”。前年昆剧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古代铜镜上所揭示的戏剧文化自有它重要的学术价值。

    (2006年11月22日8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