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136期(2006年8月23日5版),刊登了张润平、耿东升二位学人的“罕见的明代洪武官窑青花龙凤纹三足炉”的论断文章。从文章所陈述的条例来看,应是一篇沿袭前人论证观点的罗列通述,而无实质的鉴定见解;这样的文章,只适合于初学者的一般认知,就实际鉴定而言,显然是有所欠缺的。因为,我们从此文所述器物的图片实物上的纹饰可以看出,此器的器型是明代的传统器型,而所绘纹饰,也并未明确给出洪武时期的绘画特征,虽说此器上有一些传承纹饰的存在,如卷草纹、菱形星格纹及所谓的大花小叶和花边留白等,但这并不能说明问题,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了这些传统纹饰的存在,而主观臆断它的时代界定。其实,查考此类纹饰,在明朝永乐、宣德及成化时期,皆有类似相近的绘画风格作品的承传;所以,在鉴定中对类似的题材画物,就得特别关注主题纹饰上某些容易让人忽略的细节表征,打准切入点,大致是可以廓清一件器物所应归属的时代范围的。下面,就此器龙凤纹的某些细节处的表现特征,谈些个人观点,兼与二位学人商榷。
1、凤纹
直观而言(指所刊照片的实物图像),此器之凤纹画法,比之图七明永乐凤纹基本相类;且凤翅第二羽皆长于首羽的画法,特征明显,是其他时期所未见,由此可以表明,此器之凤纹的绘画风格,有永乐时期凤纹画法的表现特质。至于说,凤首的大小、长短及笔法的粗细变化等,这只能说明官窑与民窑在绘画的自由度上的随意性和规范性所决定的,你不可能去要求一件民窑作品如官窑一样的规整细致,一丝不苟地去画作,不然的话,也就不存在官窑与民窑的分别来了。
2、龙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