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对两枚唐代鎏金铜钱的认识 |
|
|
|
三门峡博物馆里收藏着两枚鎏金铜钱,这两枚鎏金铜钱1986年出土于三门峡市区一座盛唐晚期的韩忠节墓。一枚为开元通宝,素背,径2.5厘米,穿0.7厘米,内外廓厚0.12厘米,重4.3克(左图);另一枚为乾封泉宝,背有刻花纹饰,为变体莲瓣纹,径2.6厘米,穿0.7厘米,内外廓厚0.11厘米,重4.1克(右图),这两枚鎏金铜钱经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鉴定为一级文物。在此,我想谈一下对两枚鎏金铜钱有关情况的认识。 任何物品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职能,那么这两枚鎏金钱的职能是什么呢?首先我认为该钱币不会是流通货币,原因有三:一是鎏金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工艺,虽然在战国已开始出现,但到唐朝为止,凡采用鎏金工艺之物品都是供官僚富豪等上层阶级享用的,贫民则无缘涉及;二是按照唐朝的货币制度,布帛和铜钱是两种基本的货币形态,由于铜钱的不足,布帛作为一种货币形式在大多数场合仍长期流通使用;三是政府发行的铜钱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流通的需要,民间私铸恶钱是一项长期泛滥而政府始终未能禁止的非法行为。布帛的货币职能和私铸钱币的屡禁不止,说明当时的铜钱比较紧张,鎏金钱更是稀有之物,因此,它不可能像普通货币一样进入流通领域。 那么鎏金开元,乾封钱的作用是什么呢?多年来,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为,它是作赏赐用的,赏赐在历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它是统治者笼络人心的惯用手段。西汉时皇帝对大臣多赐黄金,三国和南北朝时则钱与布帛兼用,
< 1 >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