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谈白居易故居出土的 辟雍砚
  • 一份特殊的入党宣誓书
  • 吴冠中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油画
  • 雁翎队与日军作战的一只船
  • 谢六逸、臧克家先后编《文讯》 杂志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印章
  • 旱烟袋、烟包与烟包挡
  • 北平第一届漫画展览会特辑
  • 戴安澜将军生前身后的八件珍贵文物
  • 御窑画师的绝笔——赏析金品卿的一件力作
  • 最新热门    
     
    三猿寓四勿


        儒学至西汉武帝时,由于董仲书等不遗余力的鼓吹,已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并主宰了中国两千余年,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体,因此在民间雕刻艺术品上,亦多有反映。

        图中为清代无名氏刻家用象牙圆雕后,又将毛发部涂染成棕*的三猿摆件,高均为8厘米。因猿猴极具灵性,又善模仿,且与人类有着诸多相近之处,故深受古人爱怜,常被文人、画家、刻匠的刀笔以拟人手法将欲晓之于人的伦理纲常赋予其身。古匠人以细腻流畅的刀法,精湛圆熟的雕技将这组挺腰蹲坐的猿猴刻画得目光炯炯,神采奕奕,绒毛纤毫毕现。而其举止却不落常猴之状,看似十分滑稽怪诞,但细细咀嚼,又合礼数常伦。古人正是用拟人法将《论语》中孔子的经典说教通过三猿形象的肢体语言传递给了赏鉴者。

        瞧这仨猿,一猿双手遮目,一猿双手掩耳,一猿双手捂口,正应合了《论语》中“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之教条。至于第四条的“非礼勿动”,因古人在比事喻物时常将三、五、六、八、九视作吉祥之数,而讳忌直陈“四”。故其中虽末见与之相像之物,但从三猿文静得体的举止,端庄儒雅的坐相,循规蹈矩的姿态与神韵中又包孕吻合了“非礼勿动”的圣人教诲。

        解读赏析着“三猿寓四勿”的牙雕精品,在享受了古代雕刻艺术美的同时,也享受到蕴涵其间的意境美,不能不为古艺匠的别样构思而抚掌喝彩。

    (2006年7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