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王少维、金品卿别号的新发现
  • 卷鼻象足方鼎
  • 西夏竹节形银簪情趣
  • 清乾隆御制诗扁玉壶
  • 关于《中国绘画之研究》补遗及其他
  • 偶得沈从文《丁玲记》
  • 济宁出土西汉陶俑
  • 卢舍那佛千佛座铜造像的定名与时代
  • 民俗文物清代镶银浮雕椰子碗
  • 象牙席
  • 最新热门    
     
    金兆棪程砚秋主编《剧学》发现记

    nbsp;   兆棪在北平曾任中国戏曲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华戏曲专门学校校长。他与后来成为著名京剧大师、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交往甚密,共研诗文,还合作写戏演戏,不但改编移植了婺剧《碧玉簪》、《锁麟囊》,还创作了《文姬归汉》、《梅妃》、《荒山泪》、《春闺梦》等四个戏,成为程派艺术的代表作。

        据史料记载,1932年1月在北平创刊,先由南京戏曲音乐院北平分院研究所编印,后从第3卷第9期改由中国戏曲研究院研究所编印的戏剧月刊《剧学》,以其针对当时戏剧界的弊病,倡导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本国剧艺,推进中国戏剧发展,使中国文艺立足于世界学术之林的鲜明特点,而著称当年剧坛。一些权威性辞典,记载该刊为程砚秋主编。

        笔者不久前在北京一个书展展示的一大堆民国杂志中,翻到一厚本用浅红色卡片纸作封面的杂志合订本,浅红色封面卡片纸已褪色变脆,上面没有文字。

        我小心翼翼地翻动,只见第一册是《剧学》第1卷第八期,民国二十一年八月出版,注明为南京戏曲音乐院北平分院研究所编印。封面设计别出心裁,在一个红色井字当中,嵌进了两个醒目的黑色大宋体:剧学。在这红与黑强烈对比之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张力和空间。果然所选图文很有世界的目光和中国特色,有德国国家戏院内景、德国冬园演艺声戏台、德国之戏剧广告等黑色精致清晰图片,有《俄罗斯的戏剧概要》、《戏剧与人生》、《古乐器考》等专文,还有《除夕》话剧剧本。再往后翻下去,第九期、第十期,一直到十二期,虽封面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形成一种大气、简洁、厚实的风格,所刊登的图文也很有自己的特色,每期扉页之后均配有直视世界著名剧院建筑或现代剧的清晰转黑白图片,每期都发表研究世界戏剧或戏剧家作品的论文。第十一期有一篇译自法国里昂《进步时报》的报道《里昂中法大学招待新中国首席歌剧家程砚秋》,第十二期有程砚秋的《自柏林致本所同人书》,均可作代表之作。

        虽然这一厚本《剧学》很有民国时期中国戏剧学信息,但笔者收藏以新文学版本与浙江藉名人史料为主,正当笔者打算放弃这《剧学》时,第十期上的一篇《记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引起了笔者特别注意,上面有一个校务委员会的名单,尽是当年中国戏曲界大家、名家,有焦菊隐、程砚秋、齐如山、杨小楼、张伯驹等,竟也有金仲荪,笔者知道仲荪是兆先生的字。再一细看《剧学》版权页,更有了惊人的发现,这享誉中国剧坛的大型月刊《剧学》,编委会主任是金兆,副主任是程砚秋,主编是徐凌霄,编辑兼发行者是张敬明。这一发现,有力见证了兆和砚秋的默契合作,不仅在写戏演戏上,还在于他们共同创办和经营了《剧学》。

        笔者大喜过望,购入这一厚本《剧学》后回国务院第一招待所。晚饭后不忍心去翻动这一翻就酥片点点的《剧学》,却又忍不住去翻动这兆主编的《剧学》,不料,又有新发现:第八期首篇《旧剧本整理概要》二,署名“金悔庐”。此文分“剧名”、“意义”、“情节”、“编制”、“戏词”、“图画”、“备考”等7部分,从简洁、端庄、准确、到位的文风上看,出自大家手笔,而且像很成熟的教育范本。笔者依稀记得“悔庐”可能是金兆的号?马上致电上海一学者核实,很快得到了证实!

    (2006年4月12日8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