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朱雀踏虎衔环玉卮
  • 一台袖珍收音机
  • 董必武出席联合国大会的特派状
  • 乾隆御题白玉瓶
  • 精致美观的陶球
  • 《御制阅海塘记》
  • 释锣
  • 西夏彩陶俑的原型
  • 蓝釉条纹大瓶
  • 第二次蒙古大会赠 铜墨盒
  • 最新热门    
     
    谈《清明上河图》中的 表木 开封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反映北宋开封城市繁荣景象的历史画卷。当时即被誉为“神品”,今天更是学术界争相研究的对象。但是,这件“神品”留给后人太多的未解之谜,图的四根“表木”,即是其中之一。

        《清明上河图》中虹桥四个角下,各竖一根木竿,上端置有一鸟形物(下图)。宋史学者周宝珠先生认为,图中虹桥两端的高竿之鸟,是观风向的用具。鸟随风转,过河船只上的人们看到鸟头所向,即可辨别风向(周宝珠《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即是说,那四根高竿是为船员竖立的风向竿。
     
        我国古代的风向竿,最早是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结在高竿上,以为观测风向之具,故又称为五两。晋人郭璞在《江赋》中说:“觇五两之动静。”注文云,“兵书曰:凡候风法,以鸡羽重八两,建五丈旗,取羽系其巅,立军营中”。许慎《淮南子》注中曰:“,候风也,楚人谓之五两也。”五两除了立在军营中外,还立在船舶上,以便随时观测风向。如刘禹锡在《淮阴行》中就有“好日起樯竿,鸟飞惊五两”之句。王初在《舟次汴堤》中亦云:“野客维舟碧烟里,竿头五两转天风。”《说郛》卷10引《炙毂子》也说:“舟船于樯上刻木作乌,衔幡以候四方之风,名五两竿。军行以鹅毛为之。亦曰相风乌。”宋代海船上也“立竿以鸟羽候风所向,谓之五两”(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34《客舟》)。

        可见,称作“五两”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