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朱雀踏虎衔环玉卮
  • 谈《清明上河图》中的 表木 开封
  • 精彩的历届全运火花
  • 有毛泽东题词的抗战刊物《自由中国》第二号
  • 《笨拙》(PUNCH)——中国 洋漫画 的启蒙
  • 《共产党宣言》初版本
  • 感人至深《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奋斗简史》
  • 稀有的咸丰当千双龙刻花钱
  • 人首状三孔埙
  • 开国纪念章
  • 最新热门    
     
    嵌珐琅狮子戏球铜墨盒

     

        元明之际,伴随着古丝绸之路清脆的阵阵驼铃声,从遥远的阿拉伯驮来了被国人唤作大食或鬼国窑的珐琅器。与此同时也缓缓输入了掐丝珐琅的烧制技艺,即于明季始称的“景泰蓝”工艺。

        珐琅器的制作是在铜制器胎上,按先期构思的图案,用细铜丝掐制成各种所需的图纹轮廓,通过粘接焊贴,定格在器胎上。然后用各色珐琅彩釉填入施点在金属丝轮廓内,经过烘烧、打磨、抛光等多道工序后才制作成器。因其底色以蓝色釉彩为主,又于明代景泰年间开始在北京大量烧制,故被称作景泰蓝。明中期以降至民国初年,珐琅工艺被争相引重于观赏与日用器物上。

        晚清时期,文人士子及商贾账房的案几上又新增了替代砚墨功能的铜墨盒一族。盒面上除錾凿刻雕外,偶亦施以珐琅工艺。图为余所藏晚清镶嵌掐丝珐琅彩,狮子滚绣球纹,5.3厘米见方的黄铜墨盒。与众不同的是,该墨盒盖面并非常见的满地遍施珐琅彩,而是以*铜面为地,内中铲剔出图纹的凹陷廓形,再于其间贴丝填彩,焙烧后打磨至与盖面齐平,抛光而成。

        攫人眼球的是墨盒盖上,那金灿灿的底色映衬着一头鱼尾、虎纹、象牙,憨态可掬的七彩乳狮,正嬉戏追逐着一团五彩缤纷的绣球。从丝丝风动的弧线中,让人感受到所嵌之物的生动活泼和虎虎生风的兽王威仪。狮首上形同十七、八世纪西方绅士卷曲发型的鬣毛,又可窥出开埠后的晚清,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印痕。而盒面上曾遭硬器敲击的斑斑遗憾,倒为这方绚丽的七彩珐琅铜墨盒添凿了些许岁月的沧桑。

    (2005年10月12日8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