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老商业印版的设计理念
  • 印丐 之印
  • 这是一个抗战的《大时代》
  • 宣统款红彩描金云龙碗
  • 陈英泉《画马小品》
  • 弘一法师书法艺术管窥
  • 元青釉三足炉
  • 鳝鱼黄釉长颈瓶
  • 粉彩人物纹鹿头尊
  • 太平天国良民牌
  • 最新热门    
     
    上海日本海军俱乐部铜牌

    至于“上海日本海军俱乐部”的地址,上海地方志办公室出版的资料认为是在北四川路。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这一说法不完全正确。至少在1914-1933年间,该俱乐部是在今虹口区惠民路、保定路口的上海感光胶片厂内。1914-1928年的《行名录》清楚地记载着“上海日本海军俱乐部”的地址是贝开尔路53号(即现在惠民路保定路口)。1933年上海出版的一张上海地图中,上海日本海军俱乐部也在今惠民路保定路口。约在1934年后,上海日本海军俱乐部才搬到今四川北路、东江湾路、多伦路三条马路交界处(当时俗称北四川路底)。《申报》1937年8月中旬关于战争的若干报道,以及《上海抗日救亡运动资料汇编》等史料均证明,1937年时上海日本海军俱乐部是在北四川路底。“上海日本海军俱乐部”铜牌的发现地——海军411医院也位于北四川路底。铜牌发现地与史料相结合,可以证明上海日本海军俱乐部原在惠民路,后期才搬到今四川北路、东江湾路、多伦路三条马路交界处。

        上海为什么会有“上海日本海军俱乐部”这样一个组织?这要从日本的“大陆扩张”政策和近代日本军队在上海的驻扎和扩张说起。明治维新后,日本帝国野心萌发。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妄图侵略朝鲜、吞并中国,建立一个称霸东亚的大日本帝国。为此,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武力扩张政策。1876年清政府在“琉球”问题上向日本让步后,日本对满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了然于胸。1894年日本公然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战后不久,日本便向上海派出军舰。此后,黄浦江上常有日舰驻泊。1897年,上海小车工人示威,日本派大岛号20名陆战队士兵登陆警备总领事馆,这是日本向上海陆地派遣军队之始。此后,日方不断以各种借口增派军队到上海。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趁西方国家注意力分散之时,再次增派军队到中国沿海。随着登陆上海的日本军人(主要是海军)日渐增加,日本海军喝酒闹事等负面消息不断出现。为了给在上海的日本军人提供消遣娱乐的场所,“上海日本海军俱乐部”应运而生。正是那些人数不断增加的、经常在上海日本海军俱乐部出入的日本海军,充当了1932年、1937年两次淞沪战役的急先锋。

        挂在上海日本海军俱乐部的这块铜牌,是第二次淞沪战争的重要见证物。它目睹了中国军人在上海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情景,也看到了日本军人在淞沪大地上屠杀中国军民的惨状。第二次淞沪战争中,中日双方曾在上海日本海军俱乐部发生过激烈战斗。张治中将军在回忆“八一三”淞沪抗战时曾指出:“15、16两日都是奉令作攻击准备,并没有实行全线攻击,仅将五洲公墓、爱国女学、粤东中学各点攻击,其中以第87师第59旅第8连与第7连合力突入敌阵地,占领海军俱乐部最壮烈,最英勇。”这里所说的“海军俱乐部”就是“上海日本海军俱乐部”。关于这次战役,1937年8月16日《申报》曾作过如下描述:“……经前日之血战,我军已将公大纱厂日军司令部包围,右翼进展至江湾路北四川路,将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包围,同时空军出动轰炸,于昨日9时30分,在炮火掩护下,向北四川路宝乐(荣)路方面猛攻,当将上海日本海军俱乐部占领……我军于弹雨密集之下,奋勇前进……师连长身先士卒,中弹受伤,士兵拟挟之后退,该连长忠勇异常,奋不顾身,仍挣扎负创前进,士气更为振奋,争先浴血前行。当于上午9时30分,占领日海军俱乐部,防守该处之敌军300余人,完全歼灭。下午,敌在海军俱乐部以南向我发起猛攻。”1937年8月18日,《申报》再次以《我三度占领俱乐部》为题报道了我军与敌军在上海日本海军俱乐部激战的情况。

        从以上考证可以看出,上海日本海军俱乐部是近代日本“大陆扩张政策”的一个产物。它的成立和发展伴随的是日军侵华阴谋的逐步展开。上海日本海军俱乐部铜牌的发现和考证,有利于加深人们对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认识,填补史学界关于侵华日军研究中的某些空白,纠正以往对上海日本海军俱乐部认识的某些不足和谬误;它在史学上的研究价值不言自明。作为淞沪战争的重要见证物,它的文物价值值得引起重视。

    (2005年9月14日8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