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小物件见证民族灾难
  • 张英行书七律诗轴
  • 磁州窑的两件纪年枕
  • 古代最轻小的铸币——战国秦半两钱
  • 易经 诠释宋代八卦纹镜
  • 夜海明灯——《资本论解说》
  • 一本解放区版《毛泽东论》
  • 汪士慎《柳溪泊舟图》
  • 伊斯兰古陶器
  • 有缘余文襄
  • 最新热门    
     
    大清丁未年制 款青花小杯

    因工作学习的需要,我收集了一些较典型的陶瓷标本。其中有一只比较完整的青花小杯很有代表性,它为鉴别明末清初青花器,提供了明确的参照物。

    此杯高4厘米,口径6.6厘米,足径2.5厘米。杯口施酱黄釉,撇口略外翻,杯身渐收。底足斜削,不规整,露胎处泛浅淡的火石红色。杯身绘松、竹、梅图案。笔意豪放、粗犷。松树绘制如不是点绘松针的笔触,很难认出是松。杯之造型端庄俊秀,近乎明嘉靖、万历磬式碗之形状(参见《中国陶瓷史》第404页)。但杯底“大清丁未年制”款,明确告诉我们此杯清代器物。

    明、清两朝瓷器,就瓷胎而言,明代都较清代厚重。特别是明末(嘉靖以后),更是如此,而且胎质逐渐变淡粗糙、疏松、普遍泛灰,淘炼不精。即便是少数精细之薄胎,因瓷土中含铁量高,迎光*,色呈粉红(这是明瓷区别于清瓷的一个显著特征)。此杯胎薄体轻,迎光透亮,如朦胧之月色,玲珑剔透。从杯之损坏的冲口处观察,胎质白净细腻,淘炼精细,制胎坚密,与康熙瓷胎糯米汁、似玉相一致。杯之釉面光滑明亮微青,施釉薄,但胎釉结合非常紧密,俗称贴骨釉。明末器物施釉稀薄,釉面青灰,光亮不足,全然不像前朝(嘉靖时期)那样呈亮青色。从青花色泽秀,明末青花呈灰蓝或黑蓝,蓝中灰的程度很大,俗话说有种死灰感。发色也多不稳定,常使纹饰模糊不清。据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如上品细料器及御器龙凤等,皆以上料画成。”说明当时(战乱的时局)民窑所用青料为中料和下料。结合近年来在景德镇观音阁地区,考古发掘的大量的碎瓷片实物看,“天启、崇祯青花,确实没有嘉靖、万历时期官窑器及民窑精细瓷器那么鲜艳、蓝中呈灰的程度很大。”实物与文献记载相吻合。此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