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德化窑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窑之一。自明代以来,德化窑逐渐步入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时代,其产品除以白釉尤其是“象白牙”的独特风格驰名于世外,同时也开始在白瓷上进行着色装饰。于是,出现了同样备受世人喜爱的青花瓷、五彩瓷和粉彩瓷的生产,并且沿袭至今。这里介绍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德化知县范正辂选制供奉于德化寺庙韵五彩九龙瓶现藏于德化县陶瓷博物馆,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德化窑在创作、彩绘等方面的工艺情况。
五彩九龙瓶,高51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3厘米、胸围78厘米,它是用手拉坯方法制成,颈直长而细,口稍外侈,底平微凹,矮圈足、圈足无釉,胎质白而细腻,从内壁可略见外边纹饰,典型的德化窑器物特征。底款为“康熙二十五年知德化县事鄞县范正略选制”。画匠根据器物圆形的特点,龙身作旋状蟠转,成卷龙式,龙头大、嘴开启,有双角,发披散、双目炯炯有神,躯体肥壮,鳞纹绘画均匀,呈五爪,腿刚劲,陪衬有云纹、宝珠火焰和潮水,驾云腾飞的九龙在疾速飘舞的云海、光焰喷射的宝珠和滔滔翻滚的巨浪的映衬下,显示了封建社会里龙作为神威的标志、行云施雨的神物的雄姿。严谨的构图和气韵生动的画面表现了民间彩绘娴熟的技巧和成就。
《陶雅》说:“康熙彩硬、雍正彩软”《饮流斋说瓷》中的解释是:“硬彩者,谓彩色甚浓,釉敷其上,微微凸起;软彩者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由此可知,硬彩即五彩,《饮流斋说瓷》认为清代的“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是不过分的。康熙五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蓝彩呈紫灰色,彩层特别厚,彩的四周有一层光晕。这种现象,是别的蓝彩或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