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南宋龙泉窑墨胎青瓷
  • 清代剪纸羊猴戏
  • 双猴捧仙桃 祥瑞满人间
  • 猴年话陶猴
  • 戴尔恒抚写鹿床册
  • 《清晖堂》砚资
  • 青玉 双羊拱爵
  • 麒麟纹瓷盘
  • 唐代 竹林七贤 铜镜
  • 春秋时期玉璜
  • 最新热门    
     
    竹筒火镰

    征集工作中偶见一古时火镰,今已难得一见,地点益阳桃江。

    此物巴掌大小,由一镰形铁片用棕绳系一对手指粗细的竹制小筒组成。图中标2,主体由一块刃部厚约0.5厘米的铁片,两端打成细条弯制成纽,便于用绳系住。长9.5厘米,宽4厘米,重260克。图中标l,所系小竹筒则长10.5厘米,宽3.5厘米,厚1.8厘米,重约80克,阴刻纹饰,明快简洁。图中标3为参照打火石。

    古人取火方法有三:燧石取火,燧木取火,金燧取火。燧石取火最为简单,据记载,唐时已广泛使用此种方法,或称敲火、敲火石、敲石。烟草传入中国,吸旱烟的人都备有一套取火用具,本文所述之火镰应为清代民间所用。

    至晚清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新式高效的取火工具洋火——火柴,才渐渐取代敲石火镰。

    火镰取火时,将艾绒等易燃之物捻成小珠,放在火石上,用厚实的刃快撞石片,进出火花即点燃艾绒,完成生火程序。

    益阳桃江素有竹乡之称,临江而居,乡民日常生活自然离不开竹,所以竹制品被广泛使用。此物乃一平常生火之器,乡民在当时所用火镰之尾,用棕绳系一双刻画精巧的连体小竹筒,用于盛装艾绒等物。筒通体阴刻条形纹,上下部各点缀一圈三角纹,别致大方,方便实用,充分体现了当时普通民众的生活情趣。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