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三十年代兴起的 科学童话热
  • 象牙墨宝
  • 祖父收藏的《杨虎城将军讣告》
  • 成玉于斯 款青花瓷
  • 我这样收藏签名本
  • 太行烽火马褡情
  • 家有宝藏——2003浙江民间收藏珍品大展精品选
  • 阴阳六角紫砂壶
  • 偶得佛门砚
  • 晋州锦人
  • 最新热门    
     
    戏说高密年画中的 粉脸

    山东高密扑灰年画(手绘年画)在处理人物面部时,有一道很独特的工序,民间艺人称之为“粉脸”,即在人物脸的部位,先粉一张洁白的脸型,然后勾画“眉眼”等五官,再敷彩、涂明油。画中人物经过精心粉饰的一张脸,在诸多色彩中,分外夺目,如“出水芙蓉”一般,人见人爱,相视之下,有时还会产生错觉,疑为画中人物的脸儿在晃动,真是妙不可言(见图一,扑灰年画,穆桂英挂帅,现藏高密市博物馆)。此种处理手法,缘起于何方画系,尚无法考证,但它迎合了农村广大群众的审美心理,却是不争的事实。所谓“一白遮十丑”,“白”即“美”,乃家常的惯语,用“白白净净”形容人长得既好看又精神,用“白白胖胖”形容人长得很有福相,总之,“白”这个字意在旧时人们的心目中近乎完美。把人们眼中理想的标准,搬到画面上去,是民间艺人绝顶聪明之处,这样才会投众人所好,讨得好口彩,让年画卖上好价。再一个原因,可能是考虑到室内张贴效果,过去高密农村房屋盖得都很低矮,前后窗开得很小,窗户是用一条条木棂横竖相嵌而成,天冷的时候,还要在上面糊上一层或两层的白纸,室内光线相对来说比较暗淡,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年画的色彩再火爆,也难形成鲜明对照,所以民间艺人根据实际情况,在人物最主要部位大胆施以洁白的色块,使之显得突出、明亮,有鲜活感,这是任何民间年画中所见不到的。此道工序,备受当地扑灰年画艺人看重,绘制时必强调,一要“细心”,二要“巧画”,容不得半点马虎。一块洁白的脸型,变化多端,放在老人的脸上,透着慈祥,放在姑娘媳妇的脸上,透着妩媚,放在儿童的脸上,透着天真和烂漫,难怪艺人们将具视为看家的本领,勤磨苦练,关爱有加。就连当地专事雕刻半印半画线版的工匠,也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