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刘墉与刘镛
  • 边藏边写 其乐无穷
  • 汉代 错刀 铭文铜镜
  • 凭土斑辨别高古瓷
  • 我买了方汉奇的珍藏报
  • 推广汉语拼音的 老皇历
  • 别把烟盒当镜盒
  • 小记 信和 股票
  • 宋代白玉卧犬
  • 吴作人祖父的画迹
  • 最新热门    
     
    吴昌硕致丁啸云论诗信札释读

    ,则古意益深,而笔情自曲,弟以为然不﹖昆山之行因为一亲戚事,不能不往,非游玩也。复颂

    吟福缶兄顿首

    信札三

    得示并大箸,偶和一律,自知不佳,亦被戒草也。教我弟既从事五律,应先看摩诘、浩然二家,久之,可以淘汰熟点,走入生辣一路,最为合格,尊意以为然不﹖啸弟鉴之。晤子愉,乞代道谢,盛意□□。

    缶兄顿首初六日 以上二通信札是先生吟诵丁啸云的诗稿后,认为他绝句太多影响了诗意,强调七言律诗比五言绝句更有古意,“古意益深,笔情自曲”。先生平生最为推崇王维摩诘、杜甫的诗作,又精研中、晚唐律法,饱读历代名家诗篇,自然鼓励诗友丁啸云从事律诗、追求古意。当然也不能一味追随古人,要走出“生辣”一路。先生诗友施浴升在《缶庐集》序中写道:“吾友吴子仓硕,性孤峭,有才未遇,以薄尉待次吴下,其胸中郁勃不平之气,一皆发于诗。”无怪乎先生的诗泼辣、辛刺,直抒“性情”,另辟町畦,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先生与丁啸云在论诗时,已融入了自己的思想。以上二通信札落款皆称“缶兄”,时间应晚于1911年。

    信札四

    示悉大箸七律绝妙,钦佩无已,想见用功之苦也。缶当退避三舍,非敢虚言于吾棣,棣亦知我之苦心不在。由此进攻,必成大家,深盼盼。复颂

    啸棣吟安缶兄病足为苦顿首

    信札五

    得示读大箸多篇,倾仰无极。缶入夏以来,卧病殊剧,诗兴逋矣。闵园丁作古,同社各有鞔诗。缶亦以长短句成篇,自知不佳,兹承同好之雅。不敢不录,以贡丑教。

    信札六

    啸弟如晤:读近制佳章,欢喜,竟夕唱和,得人可贺。缶久不吟咏,粗率益甚,老兴输君百倍,奈何!昨沉醉。悉兄归自泰山,得诗数十首,神味气迥异。平素呼远游,亦诗之助也。复颂

    道安缶弟顿首

    信札七

    叨扰作函颊生香。三复大箸,诗洋洋洒洒,逸气横生,白太傅诗老妪能解,恐不能专羡于前矣。钦佩钦佩缶于月初病咳嗽,继复牵动肝肠,现虽见渐平,而元气未能如旧。衰年之苦,夫复何言!吾老棣当如何教之。诗久不作,遵命录鉴数首,藉博一哂,遂乞指疵为教。专复鸣谢,即请道安。并颂

    覃吉不一如小兄缶顿首世兄安好

    以上几通信札均为先生读丁啸云的诗后大为赏识,赞美之词溢于言表。如“绝妙”、“倾仰”、“缶当退避三舍”,更有甚者,称“诗洋洋洒洒,逸气横生,白太傅诗老妪能解,恐不能专羡于前矣。”并鼓励他“由此进攻,必成大家”。作为名噪海上、蜚声艺坛的艺术大师,如此奖掖后进、谦虚至诚,是一种极为可贵的美德。信札另一方面反映了先生晚年饱尝足疾病痛之苦。 信札八

    读示知责,我以钦佩二字敷衍,诚哉是言。缶以学问不深,未敢非说。君诗之病有三:曰薄,曰浅,曰率。何以救之﹖用典活则不薄,能曲笔则不浅,多改削则不率,三者君皆了然于胸,请试行之,数月后当见效。如首句“随行小草诗”,“诗”字宜削,草即诗也,小草其谦辞也,如何草字下又缀一诗字,此率之又率也。馀如七绝皆不古峭,寿诗太老实,以后一切寿词劝勿作,开口恭维,无谓之至。而恭维处在意,不可字面见之,大雅以为然不﹖缶能说不能行,浅薄。“浅薄”二字亦所不免,唯率字稍稍用力,胜君一筹,然性情输君处不少,此天所限也。此复

    啸弟缶兄顿首

    信札九

    我诗病生硬,君诗尚风调。风调病纤,生硬病憨。欲救纤憨,无非多读书。然而我两人垂垂老矣,耄而好学,能呼﹖不能﹖此问。啸云仁仲先生

    缶小兄读毕书甲寅四月四日

    以上信札先生摈弃客套,直言不讳,一针见血指出啸云之诗有三大弊病:薄、浅、率,要改正这三点则用典、曲笔、改削。同时也谦虚地说自己也难免犯“浅薄”之病,自己最大病根是“生硬”即“憨”,弥补和改正两人的缺陷办法很简单,“无非多读书”。甲寅年1914年先生已是七十一岁高龄,他这种“耄而好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们后辈景仰之至。

    在吴昌硕先生信札中,所见绝大多数仅有月日,无年所,只有庚戌、癸丑、甲寅、己末、壬戌五个年号。多数时间无从考证,只能据这些信件所述内容,大致可以考知其年代。信札中十有八九都是有关赋诗唱和、相互交流和鉴赏诗作,也有论及在沪上与文友游园、集会和赋诗之事。信札中所说之事,有的在吴长邺《吴昌硕年谱》中得到印证。如“缶已移居北山西路吉庆里,房屋较前宽阔,唯房价太昂……。”《年谱》载“由王一亭介绍,先生迁往山西北路吉庆里923号”,是年为1913年。又如“缶三月间赴杭作佛事,为兄母百岁事,竟逗留西泠印社廿余日……壬戌四月廿八日”。《年谱》记载“壬戌春,三月十八日赴杭州,西泠诸友置酒为先生寿。”在馆藏近四十通信札中有二、三十通均提及他的身体状况,如“缶久不作诗,足楚为苦”,“缶以足楚未敢吟咏,且有日退之患”。据记载,吴昌硕先生自1910年始病足,故这些信件约为吴昌硕先生67岁以后所写。

    吴昌硕先生从20岁开始学诗,直到84岁去世前还在作诗,其间60余年从未间断过。在先生的诗中,酬唱和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的诗友大多皆为画坛文坛名宿如杨藐翁、谭复堂、诸贞壮、沈增植、沈石友、施旭臣、王一事等,惟独丁啸云知之者甚少。丁筱云啸云,名乃昌,字啸云,湖州府乌程人,为湖州徐园立人丁乃扬之族兄。清代贡生,曾任某县教谕,善诗词。从馆藏吴昌硕致丁啸云的近四十通信札中可知两人交往甚笃,虽然他比吴昌硕小,由于相同的志趣和爱好,使他们以弟兄相称,经常鱼雁往来,诗赋酬答,切磋诗艺,交契殊厚,实为文坛一段佳话。有些诗未曾面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吴昌硕的书、画、印三者名声特大,备受世人尊崇,诗反而被忽略了。他的好友沈曾植在《缶庐集》序中如此写道“翁顾自喜于诗,惟余亦以为翁书画奇气发于诗,篆刻朴古自金文,其结构之华离杳渺,抑未尝无资于诗者也。”因此,吴昌硕先生在书、画、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诗的作用举足轻重。他不愧为诗人,也不愧为“左右一代的大宗师”。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