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湘赣省短期公债壹圆加盖币
  • 走进连环画世界
  • 词坛宗匠 墨苑别调
  • 钟爱旧课本的人——访四川藏书家彭雄
  • 唐代熊纹鎏金盘
  • 英雄谐吉砚
  • 苦乐 淘金 人
  • 鉴伪求甄
  • 晋商私贴钱票收藏初识
  • 玉壶春铜瓶
  • 最新热门    
     
    美国古玩市场 捡漏儿记

    余研究工作搜集几件古物标本。因此,我所谓的“捡漏儿”是打引号的,只是以低于中美古玩市场价的优惠价,在旅途中顺便搜集几件有观赏、研究价值的“非卖品”。

    但是,在退休以后闲逛美国古玩市场,在大小城市的上百家中低档古董店观赏各国古董、工艺品并相机觅宝,既有意外的收获,又有上当的时候,是一段极为有趣的收藏经历。笔者愿意如实道来,与国内的古玩收藏爱好者分享。

    在“古董莫”喜获清代同治粉彩瓷盘

    2000年初,笔者旅居美国佛罗里达州中部湾区坦帕市。这是一个只有28万人口的滨海旅游城市,古董行业商会印制散发的广告小册子介绍本城有25家古董店。如果加上一些路边小店与几个大型跳蚤市场的低档古董、旧货店,则不会少于100家。

    我在这个小城逛过一家高档古董店,门厅摆几件欧洲18—19世纪的木雕大柜,标价为4—5万美元;即使一件仿古工艺品也要数百美元,显然不是我辈能够购物的地方。又逛了几间跳蚤市场内的低档古董店,这里的东西倒是比较便宜,通常只要几十美元甚至几美元。可是在我看来,收藏机率还赶不上逛潘家园,几乎看不见一百年以上,又有收藏、研究价值的玩意儿。

    女儿的老同事、一位华人朋友对她说,老城区有一家“古董莫”,听说东西不少,你老爸可以去看看。

    所谓“莫”英文MALL,是近二十年才兴起的一种商业经营形式,通常指大型室内豪华商业街,集中上百家商店在一起经营。我去逛的这间老城区“古董莫”,叫做“美洲草原印第安居民古董莫”,只是汇集65个古董收藏家或个体户的古玩、工艺品在一个仓库式的大厅里展销。

    大约500平立米的营业面积,只有三个人负责管理:一个白人中年经理,一个“黑妞”会计,一个“导游导购”的白发老太。顾客推门铃铛响,站在门厅柜台后的黑妞说:“请存包”。我把提包锁在铁柜里,手持笔记本,胸前挂着照像机,在这个旧工艺品堆积如山的“莫”里逛了两个多小时,对一些有观赏研究价值的油画、瓷盘、雕塑作记录或拍照,忽见在几排外国现代艺术瓷盘中有一块似曾相识的晚清粉彩双喜纹瓷盘。它直径约8寸,浅灰色地,镶金边,饰以浅淡红、黄、绿色花卉纹,上下左右四个“开光”内各有一个蓝釉“喜喜”字,盘心还有一“喜喜”字,共计5个美术字似的双喜大字;底部还有款识“大清同治年制”。

    令人奇怪的是,这个“莫”里的现代美女头像画盘要30—50美元,猫、狗等宠物画盘要20—30美元,可是这个真正的中国古董“同治粉彩双喜盘”却标价8美元,显然是因为“老外”不识中文,再加上此盘满布多年的油烟、灰尘,盘面纹饰釉料又凸凹不平,显得很难看,竟被货主贱价“处理”了。

    在柜台结帐时,标价8美元,外加7%的消费税,共计8.56美元,合人民币大约70元,比在潘家园买便宜多了。当天回到女儿家,用洗涤液浸泡,用牙刷细刷,百年的积垢、油烟一扫而光,同治瓷盘顿时显出纹饰谐调、色彩淡雅之美。

    我在美国搜集的中外瓷器标本,即“捡漏”的收获统统空运回国了。惟独这个同治瓷盘还保存在佛州女儿家里。因为女儿说:“你在国内买了多少清代民窑瓷,一件也不给我带来,在美国又捡了一件,还不送给我﹖”我说:“作为中国公民,我要遵守现行法规,因此明清瓷不能带出国。这件怎么办呢﹖你要是想要就先摆在你的礼品柜吧”

    对于清代粉彩瓷的鉴定,我经验不足,没有把握,因此在去年4月回国以前,特意拍了两张照片。回国后去拜访一位古瓷鉴定权威。我掏出了同治粉彩瓷盘的正反面照片,他大约只看了一分钟,便肯定地说:“没错,是同治的。” 英国瓷厂仿清代画风瓷盘

    2001年8月初,女儿已为我订购了回国的机票。一个礼拜天的早晨,我与老伴开车出游,直奔坦帕湾的海湾大道。据当地古董行业的广告地图介绍,那里是古董店密集的街区。

    在海湾大道东端、高架铁路桥下,十字路口的东北角,有一家招牌显著的古董艺术品商店。一进门,就看见左手两米高的货架上,有一溜儿彩绘瓷盘:多数是现代工艺品旧货,或画风光建筑,或画美女宠物,标价20—40美元;惟独放在角落里的一块褐釉中盘直径约6寸,从其纹饰画风与底部磨损痕迹看来,可能是件百年古瓷。而恰恰是这件古董,店主的标价仅6美元。我悄悄对老伴说,今天又要捡漏儿了

    说实话,我对这个瓷盘看不懂,疑问甚多:近景两组五个人物形象均穿唐式服装或曰敞口“和服”;右边一个大人手臂架鹰,小孩持花观赏;左边一个小孩弯腰逗狗,两个大人观赏小儿玩狗;五人中四个头戴圆形盔式帽,两个大人的头盔上还有小纽;另一大人蓄分头,手摸八字胡。其近景颇似清代庭院人物画风,远景房屋为大屋顶小房子,有棚的小船两头翘,船尾艄公还戴个斗笠。无论建筑物、船形还是人物服饰,处处显示东方特色,但是凭我多年鉴赏东方瓷器的经验又可断定:它肯定不是中国清代瓷,也不会是日本或韩国瓷。

    我让老伴作翻译,故意问老板:“这个瓷盘是哪国的﹖大约有多少年﹖”

    中年白人老板答道:“不知是哪国制造,可能是六十年代的。”我惊讶地发现,这位老板连新瓷、古瓷都分不清。

    这时我看到一块绿釉田园风光、建筑纹的现代瓷盘,即在家庭车库展销中只需花1—2美元就可买到的旧货,这位老板居然标价25美元,而我已拿在手中的百年褐釉东方画风瓷盘他却只要6美元再加税,便用中文对老伴说:“算了吧,别问了。这位老板胡乱标价,完全不懂古瓷。”

    美国的古董店老板,有的只知“倒货”赚钱,有的却是大学历史系毕业,饱读各国古董工具书,对外国古董的鉴定比艺术系博士更高明。一周以后,我与老伴拿着这个疑问很多的百年老瓷盘去请教20英里外的海边小镇古董店的女老板。她翻阅英国古瓷工具书后说,它是英国斯坦福郡一家著名公司的产品,制造年代应为1890—1910年之间。

    她说,这家英国公司专门模仿东方国家中国、日本的画风。他们从18世纪到现在,一直在生产仿东方画风的蓝釉瓷即青花瓷,同时也生产褐釉瓷、彩绘瓷。

    至此我忽然明白了:18—19世纪中国、日本竞相制造“外销瓷”,向欧洲出口的时候,英格兰等欧洲国家的瓷厂抓住“市场热销东方瓷”的商机,也在大量仿造“东方瓷”投放欧洲市场……

    英国几家大瓷厂公司制造的瓷器,一般都有款识底部的标志符号与英文,我得到的这件褐釉山水人物纹仿东方瓷盘,为什么没有底款呢﹖

    现在我也明白了:因为明清大量出口的中国外销瓷都是民窑器,没有款识,英国的瓷厂要模仿“东方瓷”,利用当时欧美市场顾客崇尚“东方瓷”的心理,扩大销路,与“东方瓷”竞争,当然也不能打上“底款”。犹如20世纪后期的中国,有不少顾客、买主崇尚欧美发达国家的“洋货”,某些中外合资企业的产品上便只写英文——明明是在中国某地制造的,其产品包装与说明却不写中文……

    在农民市场,捡了一件英国名瓷

    距女儿家30英里,即半小时车程的滨海小城圣彼得斯堡,有一个地盘比潘家园大几倍的农民市场。

    它的布局、结构也有点儿像潘家园,分为两个部分:一为排房式的大棚,有上千家个体户在大棚内租摊售货,但不是地摊——商品均摆在木质长条桌与货架上;二为露天农民市场,也有一些简易大棚,多数摊位有顶棚、货架、长条桌,少数为“车摊”——在个体户自己开来的卡车、小货车前摆摊。它的货物可以说比跳蚤市场更丰富更复杂:从破旧步枪、猎枪到大西瓜、新鲜蔬菜,什么都卖。在有桌椅与餐饮服务的湖边休息站,还有义务演出的小乐队与引吭高歌的“票友”。

    周末开车出游,四处闲逛,我与老伴曾在这个农民市场买过新鲜的大西瓜、南瓜与西红柿等农民“直销”产品,也在古玩个体户的“车摊”上搜集过外国工艺品的研究标本,例如五十年前的印度刻铜把壶5美元、美国现代车床机械雕“圆木”高冠人头像5美元、东方风格墨地五彩莲池荷花纹小盘5美元。

    经验告诉我,在这个农民市场能搜集一些“二战”以后的各国工艺品,却很难遇到百年左右且有观赏、研究价值的古董。不料今年8月中旬,当我即将回国对这个农民市场作一次“告别游”之际,却意外地“捡”了一个英国著名瓷厂制造的近百年的五彩花鸟纹椭圆瓷盆。

    在一个中年白人妇女的摊位上,她面前的长条桌堆满了铜器、玻璃瓶、陶瓷器与儿童玩具,她背后的有棚货车上还有许多东西。我一眼看见一个“似曾相识”的折沿彩绘花鸟纹瓷盆,觉得它的五彩折枝花纹、枝头鸟纹的图案设计有点儿像中国清代瓷,可是细看绘画风格,又可以肯定它不是东方瓷。因为中国的明清瓷画,或写意,廖廖几笔,或纹饰设计图案化,而眼前这幅瓷画却更像一幅写实风格的西洋水彩。翻过来细看,底部印款英文中有“ENGLAND”字样,说明是英国瓷。瓷胎精致程度超过晚清中国瓷,还有小开片纹。瓷胎发色白中泛黄,而不是纯白,有古朴感。我悄悄对老伴说:“又碰见老东西了”

    我知道这种胎釉精致、纹饰高雅的英国老瓷器,若在中档“古董莫”里少说要100多美元;即使买个有残有冲的残器也要30美元左右。我心想这种英国彩绘老瓷器不容易碰见,她就是要20美元也得买,不料在问价时,这个朴实的不玩古董的美国妇女用手指着瓷盘边沿的小缺口说:“破了,只能要两美元。”

    我连忙开车北上30英里,去请教清水区海绵港的一位古董店女老板,因为我知道她有两个书架的各国陶瓷工具书,擅长为外国古瓷断代。

    有学问的古董商佳科依·佩恩女士看了我的标本就说,这是英国著名瓷厂瑞什乌尔都公司很有名的器型纹饰,至于是哪一年制造的则需要查阅工具书……

    我注意到,她在查阅英国陶瓷工具书时,不仅核对底款上的标识符号、英文字,还要用高倍放大镜,细看瓷盆底部在烧造前用钢印模打上的微细“暗号”,然后说:底部用钢印打上的小字中,有4个“M”,应当是1906年制造。

    从这一天我才知道,英国、意大利等国的古瓷工具书,至少对著名瓷厂而不是无名小窑的产品,能够查出是哪一年制造。而作为“瓷器祖国”的我国,却没有这样精确、详尽的工具书,而且今后若干年内也不可能出版这样的工具书。因为中国的烧瓷传统有二:一是民窑瓷绝大多数不写款识,任由后人去猜测;一是造假作伪的传统至少已有数百年,如康熙瓷写“大明成化”,乾隆瓷写“大清康熙”,光绪瓷写“康熙”、“乾隆”,民国瓷写“大清光绪”……直至今日,我国的一些瓷厂小窑还在书写“大清康熙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同治年制”,甚至“大明成化”、“大明万历”年制的“古瓷”。 喜获清中期粉彩花果纹水仙盆

    女儿家住在坦帕市西北郊原始森林中的新开发区,邻近县区欧斯玛跳蚤市场就在进城的必经之路的一侧,开车5分钟即可抵达。这个市场也带有农民市场的性质,有许多新鲜瓜果蔬菜,因此我与老伴多次光顾这里。

    这个市场的地盘也比潘家园更大,有十多排排房,每排四十多间,每个租房开店的个体户都可将汽车开到租房的后门卸货。在这里的约500间出租房中大约有20至30间是“古董店”,但几乎都是低档旧货店,能够在此买到有收藏、研究价值的中外古玩的几率很小。可是我注意到,南北向的排房中间有三排是大棚式流动“车摊”,每周更换货主,而不是固定的小店。有些经营旧货、旧工艺品的个体户从千家万户的车库展、庭院展、搬家优惠展销中买东西运到这里来卖,其中可能有值得收藏、研究的外国典型器。

    2001年5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天,我开车出外办事的途中,用一小时逛欧斯玛市场。忽见“中三排”流动“车摊”一个白人壮汉的摊位上,竟然摆着一件清中期粉彩花果纹带楮椭圆形水仙盆。本应鲜艳淡雅的粉彩画蒙上多年的油垢而显得很难看,而且口沿上还有一处小伤。在这件清代瓷的旁边有一件显得很好看的现代工艺品——香港制蓝白地红鲤鱼包金瓷盘。我一边问价,一边反复观赏这两个瓷盘。中年壮汉摊主显然是个转手倒卖的外行,他对真正的古董清中期粉彩盆只要3美元,而对香港现代红鱼盘要5美元。我指着清代瓷盆说,你这个盘很好,可惜有点小伤。

    他以为我是在跟他讨价还价,连忙将两件瓷盘放在一起,伸出右手五指“5美元”,于是便“0K”——成交了。当时我想这个“更好看”的香港红鱼包金属边的中盘只是一个“搭头”,仅清中期粉彩花果纹水仙盆一件,他要价10美元或更多,也应将它买下。

    回家后用洗涤液浸泡,用软纸细擦,除掉了百年的油烟污垢,清代粉彩瓷画立即显出了它那特有的本色,真可谓明丽而不浓艳,幽雅而不妖冶。

    佛罗里达半岛,十九世纪还是一片沼泽密布、交通不便的待开发荒地,一年中有半年高温酷热,在普及空调以前不属于“宜人居住地区”。它曾是美国军方安置、“发配”印第安土著的蛮荒之区,而十九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清代粉彩瓷器又是怎么跑到大洋彼岸的美国百姓家里来的呢?

    每件古董的漂泊史,都可能写成一部不同文明的交流、变迁的历史。你可以想象一下眼前这件清代粉彩水仙盆的环球漂泊、收藏史:它诞生于清代嘉庆、道光或同治年间,是一件闪烁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之光的东方工艺品,十九世纪末被一位欧洲传教士当宝贝带回了法国,或是被八国联军中的德国兵掠夺回国;二十世纪初在欧洲人移民美国的热潮中又被一位日耳曼或法兰西的移民带到美国;或是在“一战”、“二战”后德国战败、法国衰落之际被一位美国旅游者在旧货市场买走,他很识货,当成宝贝似的空运回到美国……

    清中期的瓷器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年左右,其间至少经过六代人之手,都把它当成宝贝,这件“易脆品”才可能经历百余年、飘泊八万里仍保持基本完整的面目,不料第八代拥有它的美国年轻人是个追求时髦、不知古董为何物的人,在他祖父或祖母去世以后处理旧物,举办家庭车库优惠展销,竟以一美元的代价将他祖辈的宝贝、一件中国古瓷贱卖了!

    那个收购旧货、再到跳蚤市场加价出售的美国个体户也不懂古董的价值,仅仅因为它的外观比较破旧、布满油烟污垢,就没把它当回事儿,只要能赚两美元他就转手贱卖了。

    如今这件蒙尘多年、漂泊万里的清代艺术瓷有幸遇到一位识货的中国旅游者,又将它当成宝贝,回国时不惜扔掉几件衣服也要将它精心包裹,塞进行囊,登上国际班机,越洋飞行三万里,然后供奉书斋,永远珍藏。至此,这件“易脆品”已经跨越一个多世纪,完成了环球旅行而回归祖国。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