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琵琶锁
  • 青花松竹梅纹 岁寒三友 梅瓶
  • 全国粮票中的特殊品种——火车、轮船、飞机专用粮票
  • 顾印愚铭文抄手端石砚
  • 丁二仲其人其艺
  • 真假时大彬
  • 徽章铭记开国大典
  • 毛泽东和鲁迅的双人像章
  • 中国古代棋牌类博具的收藏
  • 崖州龙被
  • 最新热门    
     
    漫谈存折演变

    随着金融市场化,股票、信用卡等对于寻常百姓不再神秘或陌生,在城镇存折更是普及得如同人民币一般几乎人人拥有,可以说到了熟视无睹的地步。可明明是一个小本本,却为什么叫“存折”呢?而作为信用凭证,最早的“存折”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据史书记载,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信用机构是南北朝的“质库”(类似典当业),到了唐朝中叶出现了“柜坊”等,凭证为相互约定的实物,即具体的一样东西,较多的则使用“凭帖”、“书帖”、“文券”、“券契”等,为单纸或折纸式的单笔往来的记录,可以说这就是“存折”的前身。

    钱庄的雏形源自明朝中叶,是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民间信用机构,当时称“钱肆”、“钱桌”或“钱店”,开始只是兑换货币,后逐步发展有了存放款业务,也就有了较正规的存折。随着沿海贸易的发展,到明末清初钱庄已经形成兑换货币的市场,称“钱市”。到了清朝中叶,钱庄成为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

    钱庄那折叠式的存折,大小如同现在的公交本票或出租车乘车证。比较精致的外加硬板纸做的抽插式封套,套子外边还用各色布料包贴装饰得很美观。有的封面上已运用了烫金工艺。展开存折可以看到右上角由发证一方交付粘贴的每枚壹至贰角的印花税票,还有从右到左纵式排列用工整秀丽的毛笔字体记载的存取日期和款项。拉开来看,那整齐匀称的折子,称其为“存折”确是名副其实。

    如果再要往前追溯“存折”另一种意义上即折叠样式的源起,应该是造纸术的发明使我们的祖先放弃了曾经在竹简上刻字的办法,在接受了使用纸张的便捷的同时却保留了展读的习惯。竹简成卷,纸张成折,同样为了便于放置和携带,于是产生了折叠的样式,开始是单折的形式,如“帖子”,后来由于连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