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明夷待访录》的近代 误读 与“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
  • 满文蒙古文和汉文《清太祖实录》之间的关系
  • 民国本《遂宁张氏族谱》初探
  • 胡适评《越缦堂日记》
  • 宝应刘氏与《宝应刘氏集》
  • 家谱作为历史文献的价值和局限
  • 《天演论》版本时间考析两题
  • 《台湾通史》值得关注
  • 记南明刻本《西曹秋思》
  • 枢垣秘电入史来
  • 最新热门    
     
    张之洞及其《劝学篇》


    近代中国处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历史关头,敏感的梁启超称之为“过渡时代”。而面对这种“过渡时代”,各个不同的*和文化派别所作出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抗拒“过渡”;有的致力于探究“过渡之道”,所设计的  

    方案又有差异。就清朝统治阵营而言,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便分化出顽固派与洋务派两大集团。顽固派如同治间大学士倭仁、光绪间大学士徐桐声言,“道”和“器”均应一仍其旧,纲常名教不得有丝毫改易,从而坚持抗拒“过渡”的立场。洋务派则有限地赞成“过渡”,他们主张“变器不变道”,即在保存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留心西人秘巧”,提倡学习“西技”、“西艺”,也兼及“西政”,并在他们主持的部门和地区兴建近代化的军事和民用工业、修造铁路、创办学堂、组建新式陆海军。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当朝大臣有奕訢、桂良、文祥;疆吏则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张之洞是后起者。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人,同治进士。早年任翰林院编修、湖北学政、四川学政、内阁学士等职,曾是著名的清流党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