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明夷待访录》的近代 误读 与“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
  • 满文蒙古文和汉文《清太祖实录》之间的关系
  • 张之洞及其《劝学篇》
  • 曾国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
  • 《瀛环志略》创制新语的贡献
  • 关于康有为的《日本变政考》
  • 关于《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的评价问题
  • 从《常胜军案略》看太平军在余姚的斗争
  • 《翁同龢文献》与中日甲午战争研究
  • 《镇江见闻录》别本中的新史料
  • 最新热门    
     
    略论谱牒学在文史研究中的意义


    谱牒是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专书,最初专记帝王诸侯之世系承传,大约产生于三代商周之时,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持其权力结构和血缘继承,而确立了封建宗法观念,其核心便是嫡长子继承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大宗小宗之制,而这些制度的实施,必须依靠记录世系关系的谱牒为基础。然三代谱牒今已不存,仅《世本》中尚可略窥其遗迹。《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可见司马迁作《史记》,记录三代史迹时,即是参稽了当时所能见到的谱牒的。而且,受其影响,太史公《史记》中有“十表”,亦用表谱的形式,将历史上重要的史实和人物按年代、地域加以排比罗列,如作《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以纪三代、诸侯世系。此后历朝史书大都有“表”,即可视为由谱牒而产生的一种史籍变体。从此,谱牒不仅是维系封建宗族权力结构的工具,而且成了撰述、研究历史的方式,谱牒学具有了最初的形态。秦汉置宗正,“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1)]。魏晋南北朝时门第观念大盛,有司选举必稽谱牒,所谓“平流进取,坐致公卿”[(2)]。晋·贾弼撰《姓氏谱状》,梁·王僧孺撰《十八州谱》,号所谓“贾氏谱学”、“王氏谱学”,于是谱牒学又成为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强有力的工具。五代以后,士族兴起,门第打破,以修谱牒来维系门第的观念及其作用虽渐趋弱化,但门阀观念余绪犹存,故唐太宗修有《氏族志》,武则天亦修有《姓氏录》,“诸臣亦各修其家法,务以门族相高”[(3)]。唐宋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