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专家座谈《清通鉴》
  • 清会典的官制史资料价值
  • 清律纂修奏疏序
  • 清实录与清史研究
  • 《四库全书总目》史学批评的特点
  • 《无圈点老档》及乾隆抄本名称诠释
  •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已出图书(截至2004年9月)简介
  • 日记
  •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已出版图书目录(截至2005年1月,合计28种135册)
  • 陈宏谋与《从政遗规》
  • 最新热门    
     
    典制文献 拾遗补阙


           唐代宗大历年间,杜佑撰成《通典》。而后,宋代郑樵撰成《通志》、元代马端临撰成《文献通考》,是为“三通”。清乾隆皇帝御敕文臣,相继编撰而成《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武英殿遂将“六通”与前“三通”合刻,是为“九通”。1935—1937年间,商务印书馆编印“万有文库”时,将武英殿版“九通”与刘锦藻(1862—1934)所撰《清朝续文献通考》同时印行,是为“十通”。198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再据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重印“十通”。

    “十通”是研究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历史最基本的参考文献,涵盖了历代*、经济、军事、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典制资料,理所当然地成为各大图书馆、资料室甚至个人必备的工具书。然“十通”的编纂始于唐朝中后期,终于民国年间,历时千载,参与者数百,体例屡经变更,难免白玉之瑕。前“三通”虽出自大家个人之手,但历经数次传刻墨印,难免脱、漏、衍、误;后“六通”虽成书稍晚,但多属官修,杂、乱、遗、谬,在所难免。幸运的是,自清初以来,学术界开始的考据之风,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