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专家座谈《清通鉴》
  • 清会典的官制史资料价值
  • 清律纂修奏疏序
  • 清实录与清史研究
  • 《四库全书总目》史学批评的特点
  • 《无圈点老档》及乾隆抄本名称诠释
  •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已出图书(截至2004年9月)简介
  • 日记
  •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已出版图书目录(截至2005年1月,合计28种135册)
  • 陈宏谋与《从政遗规》
  • 最新热门    
     
    典制文献 拾遗补阙

    ,流风余韵,延及民国。几百年间,几乎所有的学人,或多或少地均参与了古代文献的续补、订误、考异、校补、校勘、拾遗等典籍整理的文化工程。无疑为后人的研究事业提供了空前绝后的文献基础。尤其是经学、正史和先秦诸子备受关注,仅此间撰成的再生文献已是不可胜数。有关典章制度文献的整理研究,虽无法望其项背,但仅我们目前所知见的,有关“九通”(因刘锦藻所撰《清朝续文献通考》成书于民国年间,尚未见有关专门著作)的续补、订误、考异、校补、校勘、拾遗等类专门著作亦达数十种。至于前者,已有《皇清经解》、《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清人注疏十三经》、《二十五史补编》、《二十四订补》等专门汇集清人及民国学者考据成果的文献丛刊先后问世。且这些丛刊确实给研究者提供了诸多便利,尤其可省却查找同类资料的奔波,深得学术界青睐。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秉承“发掘国图珍稀文献,服务学术研究事业”的一贯宗旨,遴选国家图书馆所藏清代及民国著名学者编撰的有关“九通”续补、订误、考异、校补、校勘、拾遗等文献14种,凡91卷,其中稿抄本5种,辑成《九通拾补》。可分一下几部分,并择其要者略而述之:

    一是续补类,主要有《续文献通考补》和《续通志·谥略》等两种。清朱奇龄撰《续文献通考补》(抄本)成于清康熙年间,是为补明代王圻撰《续文献通考》而作。而乾隆官修《续文献通考》多根据王氏《续文献通考》改编而成。因此,朱氏《续文献通考补》就成为现通用“九通”之乾隆官修《续文献通考》难得的补充参考文献。《续通志·谥号》(二卷),清乾隆时进士吴省兰所撰。“谥法”是古代官方对大臣一生功过盖棺定论的高度概括的评价制度。郑樵《通志·谥略》对三代以来的谥法历史进行寻流溯源,也是《通志》中的精心得意之内容。但承继者——乾隆官修《续通志》却显得简略,吴省兰所撰是书可补其憾。

    二是校勘与订误类,主要有:《通典校勘记》、《六通订误》、《文献通考经籍校补》等三种。

    《通典校勘记》(一卷),近代著名文献专家傅增湘据北宋本校明刻本而撰。除卷36至40、卷147至150、卷156至160、卷196至200共19处傅增湘未留下校勘文字外,其余各卷,多则数千字,少则百余字,内容涉及字、音、官名、地名、数字等。要者,该书从未刊印,此次辑印《九通拾补》,所用为民国年间北图抄本。《六通订误》(六卷),清席裕福撰,民国铅印本。席氏据杭州文澜阁藏清代官修《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与另一家藏精抄本参稽互证,考其异同。凡乖谬、脱漏、衍文、颠倒等各种错误,均一一订正。《文献通考经籍校补》(一卷)则出自清代著名的校勘专家卢文弨之手,对《文献通考·经籍考》“脱漏者,补之;讹谬者,正之”。虽只一卷,然不失为目录学的难道文献。

    三是读书札记类,既带有研究性质又有校误性的。主要有《读通考》、《二通札记》、《抄郑樵通志六书略平议》三种。《读通考》(二卷),清黄式三撰。内容涉及到《文献通考》的“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宫、郊社、宗庙、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等“考”。《二通札记》清钱方琦纂。卷一是读《通典》而成,内容关乎“賦税、钱币、漕运、榷酤、算缗、平准、选举、考绩、职宫、礼乐、兵、刑、东夷等。卷二是读《通志》而作,内容涉及“纪、传和七略”。《抄郑樵通志六书略平议》是清代古文字学者宦懋庸针对《通志·六书略》所做的专题研究。全书共十卷,国家图书馆藏稿本。

    四是拾遗类,主要有《历代大礼辨误》(丁立钧撰)、《历代服制考原)(清蔡子嘉纂)、《历代丁祭礼乐备考》(清邱之稑编)、《古刑法质疑》(清章震福撰)等。此类著作虽未用“九通”之名义,但属于典章制度范围且关涉古代重大礼仪制度的考订,可以补“九通”之阙漏。另则,古人向重礼仪制度,尤其是开“十通”之先的《通典》,“礼”内容占全书二分之一篇幅,足以反映礼仪在典章制度中的极其重要地位。故我们从国家图书馆藏书精选几种属于稀见流传的抄稿本,以与《通典》相呼应。其他则选收了清人孙荣编撰《古今法制表》(九通政要表)(十六卷)、《文献通考纪要》两种。前者以“九通”史料为依据,将诸种典章制度的历代变化归纳总结并制成列表,便于今人从中了解古代典章制度内在的发展变化规律。后者则利于今人从煌煌巨帙中了解其精华。(全九册,精装16开,定价2900元)


     

    (资料来源:《古籍新书报》2004年9月28日)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