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尖底瓶是"祭祀器"吗!
  • 5月半坡遗址将揭谜团 回填3年看保存现状如何
  • 尖底瓶的用法
  • 教材质疑“三足铜爵”应该是“油灯”
  • 大麦地岩画比甲骨文还要早几千年的图画文字
  • 圣诞剧本选辑
  • 圣经里的圣灵充满
  • 圣经中的成功之道
  • 圣经、故事与技巧
  • 中国流失海外的10大玉器
  • 最新热门    
     
    管窥华侨支援祖国抗战

    FONT size=3>华侨人数众多,据有关资料统计,1943年时,世界各地华侨总数近七百六十万人,华侨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以美洲华侨为例,据统计,“抗战时期美洲华侨八年抗战期间总收入约25.5亿美元,人均约为1500多美元。其中美国华侨近8万人,总收入近11.9亿元。”(摘自任贵祥《华夏向心力》P12),众多的数量,雄厚的资金,加上华侨深厚的爱国思想和传统,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华的强烈刺激下,广大爱国华侨热血沸腾,投身到中华民族抗日解放战争中。

    有钱出钱篇

    之一:不同阶层各种形式捐款救国

    在中国近代史上,爱国华侨历次支援祖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方式 就是捐资献物。抗日战争时期,华侨“有钱出钱”,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数量之巨,都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

    抗日战争期间,约有400万华侨为祖国抗战捐款,占当时华侨总人数的一半左右。捐款方式各种各样,涌现出很多感人事例,一些突出的华侨得到当时国民政府的褒奖,正如陈嘉庚生动、形象描绘的那样:“对祖国战区的筹赈工作,风起云涌,海啸山呼,热烈情形,得曾未有;富商巨贾既不吝啬,小贩劳工也尽倾血汗。”

    “卖子救国”的南洋华侨郑潮炯平日以卖瓜子为生,闻讯日侵中华,就在当地举行瓜子义卖,为祖国筹款七次,得婆币(婆罗洲货币)350多元捐给祖国,1940年得知父亲在广东新会县被日本飞机炸死,悲愤交加,毅然将自己的儿子卖给他人为子,得婆币80元,全部捐给祖国抗战;

    “伤残行乞”的印尼华侨马细旦,腿部残疾,以手代步,生活本就艰难,但得知日寇大举侵华、同胞生灵涂炭后,每日爬行于繁华地带“乞钱为祖国难民请命”,所乞金钱悉数汇寄祖国支援抗战;

    “毁家为尼”的缅甸华侨叶秋莲女士为支持祖国抗战,将自己全部的家产拍卖后得款三万余元,悉数捐给祖国抗日,因没能给自己留下生活费,便出家为尼!

    “戒烟捐款”的美国华侨颜广礼,战前系老烟枪,每日必吸雪茄十多枝,抗日战争爆发后开始戒烟,八年如一日,将节省的钱捐给祖国抗战,同时来还驾车奔波各地组织募捐。

    抗战期间,在南洋各地青年华侨中,流行将婚礼费捐给祖国抗战;许多华侨老人仙逝之际也惦记祖国抗战,留下遗嘱捐资抗战。

    之二:踊跃认购抗日公债

    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为解决庞大的战争开支,成立了以蒋介石和孔祥熙为正副请余委员的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颁布一系列公债劝募办法和奖励条例,向海内外发行大批救国公债、国防公债等,号召各界认购。广大爱国华侨在捐款的同时,掀起了广泛的购债活动。

    据资料介绍,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行第一期救国公债5亿元,由海外华侨认购一半。

    在新加坡,陈嘉庚一方面宣传购买公债的意义,一方面带头认购10万;在马来西亚,华侨采取连锁信方式推销,即张三购债后函告李四,李四购债后再将信函发送给王五,如此链接传播,一人购债,亲朋好友均购债。

    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华侨及社团也积极宣传和组织购债,其中印尼46个华侨社团捐款购债达700万盾,公债达250万盾。越南华侨事迹感人,特别是那些工资低微生活艰难的群体,提出“不能为祖国出力,也得为祖国出钱”,有一位店员,每月工资仅12元,却按月认购4元公债!抗战期间,越南华侨共购公债千万元。缅甸华侨组织“缅甸华侨公债劝募委员会”,在全国各地设置51处劝募处,据有关数据统计,193710月至19399月,全缅甸华侨共购债为国币279万多元。

    在欧洲,全欧华侨抗联会及法国华侨通过国民政府驻法大使馆得到认购公债的号召后,召开大会成立救国公债劝募委员会法国分会,各地侨胞纷纷认购。在美洲,八年抗战中华侨共购债达3000万美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非华侨,人数不多,但仅认购“爱国储蓄券”一项即达50万镑,为华侨人均购债之首。

    尤为感人的是,有些国家的华侨购债后,又掀起“还债”和“焚债”等活动,如菲侨发起“一元还债运动”,马来亚中华中学发起献债焚债运动,这些活动实际上是销毁债券,为国家无偿捐助。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共发行六期救国公债,总额达30亿元,华侨购债总额占国民政府公债总额的三分之一强。按有关公债发行办法规定:本公债自战事结束后第三年起,由国库指拨基金,分二十年还清。但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没有兑现还债诺言。换句话说,华侨认购的巨额公债,绝大多数等于捐给了国民政府。

    之三:竭尽所能捐献物资

    据统计,从1937年七七事变后到1940年初,华侨就为祖国抗战捐物达3000批以上,平均每月100批左右。大到飞机坦克汽车,小到被褥服装蚊帐。

    抗战时期华侨共捐飞机多少架已无确切统计,仅从1937年到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共捐机217架,约占战时我国从国外进口飞机的十分之一,无疑,华侨捐机是对我国战时空军力量的重要补充。

    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资料记载,抗战期间,美洲华侨捐救护车200辆,马来亚、缅甸华侨捐卡车计300辆,越南华侨捐铁甲车多辆。另据不完全统计,从抗战到194010月,华侨捐坦克车27辆,救护车1000多辆,运输卡车和其他各类车辆数百台。

    捐献冬夏服装也是华侨踊跃参加的事情。据统计,从抗战爆发到1940年,仅南洋华侨为祖国捐棉衣700多万件,夏衣30万套,军用蚊帐8万床;在1939年底一个月内,南洋各地华侨曾紧急捐寒衣三十万件,使国内前线将士三十万人免受冰冻之苦。同年,加拿大华侨为前线将领捐高级毛毯3000条;新西兰华侨人数仅三千多,却在抗战期间捐物37次之多,先后五次捐献毛织品达十多吨。

    华侨捐献医用器具和药品也不能不提,七七事变后,印尼华侨捐献各类药品合计达1.17亿粒,够五百万人使用;菲律宾华侨捐凡士林油膏15万磅,防疫浆苗100万剂以及许多防毒面具。瑞士华侨1940年捐献药品1146包,医疗器械183件。非洲华侨捐X光镜一架和一批药品。从七七事变到1940年,美洲华侨所捐药品可供80万伤兵一个月之用。193811月,马来西亚华侨彭士馨率领南洋华侨司机回国服务团,跋涉14000余里,历时3个月到达延安,带来了两辆救护车和一批药品,其情景非常感人。

    总之,华侨捐物事例举不胜举,他们所捐物资是中国持久抗战的重要物资补充来源,更是增强了前线将士的抗日力量。

    “有力出力”篇

    随着抗日战争白炽化,华侨的抗日爱国活动也不断深入。一批批青年回到祖国直接参军参战。由于华侨回国参战带有极大的普遍性和广泛性,所以到底有多少人投入这股洪流中已无法统计,其中广东省侨务委员会1946年统计,战时回国参加抗日战争的粤籍华侨约四万多人。华侨回国参战形式很多,有直接投军杀敌的,有回国采访宣传的,有组团慰问考察的,有救护队、服务团,有担任战略物资运输的等等,其中最为壮烈是的是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

    193712月,日寇几乎占领了我国全部的港口,中国对外的国际交通线被切断。国民政府决定修筑一条公路或铁路通向印度洋,让海外和国际援华物质通过这个通道运到云南。经过沿线人民9个月的英勇奋战,滇缅公路全线贯通,19389月,首批6000吨的援华物资到达中国时,全世界惊呆了!这是一条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国民政府的军事委员会成立了西南运输处,负责西南地区的军用物资运输和进出口等业务,在各国的支援下,国民政府备足了汽车,准备大规模运送,然而没有足够的司机。当时国内司机很少,于是开始向海外招募。“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知道此事后,立即召开专门会议,决定在海外立即招募志愿者为国出力。28日招募“机工”(全称为南洋华侨归国参加抗战的机工)的广告刊出,立即得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南洋华侨青年积极响应,报名踊跃。由于对机工年龄(40岁以下20岁以上)、身体素质要求较严,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青年甚至想尽办法,蒙混过关,如虚报岁数,小的报大,大的报小。机工要求男性,有的女青年就干脆学花木兰来个“女扮男装”。半年之内,先后有3200名(女性4名)机工分9批回到祖国,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后,被分配到各地工作。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战斗在滇缅公路上。

    当时,南洋机工们人人须闯四道鬼门关:疟疾关、雨水泥路关、险路和险情关、日机轰炸关。滇缅公路蜿蜒于海拔5003000多米的横断山脉中,沿途悬崖、峭壁、陡坡、急弯、深谷不计其数,行车非常艰险。如遇雨天,道路泥泞,险情大增。大山中的瘴气和毒蚊,许多机工患上疟疾。当时,整个大后方治此病的金鸡纳霜非常缺乏,许多机工由于缺医少药生活艰苦,未能及时治疗而身亡。后来,日军向南洋进攻,经常派飞机轰炸滇缅公路。然而机工们没有退缩,反而恪尽职守,日夜不停地奔驰,为祖国输送抗日物资。机工们还谱写了自己的进行曲——《马达进行曲》,显示了他们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歌词唱道:

    我们的雄心和马达共鸣, 我们的队伍向祖国前进; 我们的血汗作胜利保证,在我们面前永远是光明……                                   

    19425月,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前,南洋机工们共抢运了45万吨以上的-物资,极大地支持了祖国的抗战事业。其中仅1941年一年就运入机枪、炮弹、汽车、各种药品等达13万多吨。在3200多名机工中,因各种原因牺牲的1028人;在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回原住地的有 1126人;抗日战争胜利后,滞留在中国而定居的有1072人。

    1989年,值南侨机工回国抗战五十周年之际,云南省政府特立碑“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以表彰南洋侨机工的功绩,激励后人。

    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海外华侨就着手进行为祖国培养输送空勤人员,抗击日本空中强盗的努力。全面抗战爆发后,这项工作更是付出华侨众多心血与期盼。在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中,华侨飞行员凌空作战,功勋累累。

    在舆论上,华侨刊物积极宣传抗战,支持国内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促进国共合作,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祖国大陆进步舆论遥相呼应。华侨报刊很多,如菲律宾的《华侨商报》是由南侨总会副会长李清泉先生发起创办的,当时的社长是爱国华侨于以同先生。《华侨商报》始终以爱国护侨为宗旨,在于以同先生宣布的十大编辑主旨中,就有发展祖国实业,促进祖国-革新的主张。曾派记者到国内实地采访报导祖国抗日战况,揭露日寇罪行;呼吁国际援华,动员华侨捐助。报刊中最有名的是陈嘉庚先生1923年创办的《南洋商报》。194012月,-党员,著名报业资深人士胡愈之到新加坡担任该报的编辑主任,《南洋商报》为之一新。该报积极宣传抗战,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南洋与抗战的关系,论述精辟、观点独到,在南洋的影响大增。尤其是呼吁坚持抗战,斥责分裂、投降妥协,深受广大华侨的欢迎。有力地支援了祖国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中,爱国华侨血浓于水、情系中华,为祖国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