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攲器宥坐——欹器无坐
  • 探究《中庸》之源——《荀子宥坐篇》
  • 谈谈古陶器上“受火”及坩埚
  • 中国成功研制第一条可用于水下考古的机器鱼
  • 6500年前的西安半坡人(图)
  • 重温“铜壶滴漏”计时
  • 高科技在考古和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 中美发掘玉蟾岩遗址 稻作文明起源将揭开
  • 郑和鎏金铁像惊现印度西海岸(图)
  • 呼吁尖底瓶非陕西专利兼答王先胜先生
  • 最新热门    
     
    考古研究咸阳宫遗址的“烽火烟灶”

    说(即“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这个故事和一个名叫褒姒的女子有关。

        褒姒确有其人,幽王自纳其为妃后,“自此坐则叠股,立则并肩,饮则交杯,食则同器”,形影不离,一连十日不上朝。幽王与褒姒出游骊宫,命令兵士在骊山上点燃烽火,骗周围各路诸侯急忙赶快救援,结果虚惊一场,诸侯扫兴而归。

        中国古代的烽燧通信,是官方军事通信的重要方式。在烽火台间,白昼是主要用烽烟,黑夜则用烽火传递情报,起始于周而兴盛于后世数千年。烽火通信器材,多为就地取材的竹木、泥土制品,历史上就无保存,文字记载也十分有限。

        中国上下5000年,一直把“烽火台”称其为“狼烟墩”,并有狼粪生烟不斜之说。幽王“烽火戏诸侯”与牧童“喊叫狼来了”,两个谎言失信的故事,全然一理。因此,把入侵之敌与豺狼相提并论,很自然的用“狼烟”表示和象征恐怖。另外,烽火台使用薪草夹杂牛马羊粪作燃料,其中也有狼粪,这在边关屡见不鲜。取“狼烟”作为惊恐显赫之称谓,而不称牛烟或羊烟报警,这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咸阳宫”的烽火器材

        咸阳博物馆“咸阳宫”出土的陶质文物中,珍藏有一套烽烟陶灶,基本完好,被称作“三孔陶器”和“滤水陶管”展出。(见附图),

        对于这一套烽烟陶灶,笔者主要依据《陕西邮电史料汇编》前言部分的“烽燧”资料,进行物理论证。复制试验的结果该系统,用密湿柴禾,下点火则沤烟;使用干疏柴禾,上点火而生火。基本可认定咸阳博物馆,异名珍藏的三孔器和滤水器,应是一套烽燧通信移动应急设备——烽煁和兜零。以往,可能是在细质陶器不能受火的错误前提下,以现代观点之猜测给误定的。

        在咸阳博物馆,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第一件受火的陶器。这既是先秦兴衰历史的鉴证,还可证明细质陶器有受火烧水之能。这一灰陶质的烽火通信设备,科学的运用火的热、光、烟这三大特性。它是不是“咸阳宫或秦军”保存和运送火种的设施!有待于做进一步的考证。不过这一烽燧通信的文物,迄今为至,必竟是首次发现的唯一之物,而值得称道。                                    (2)

        1.燧sui煁shen(见附图一)

        先秦时代的制陶工艺先进发达,咸阳博物馆展出的陶器中。有一件苹果形的灰陶三孔器,用途不详。目测高25厘米,腹径40厘米,下底直径23厘米。上口略收直径25厘米为斜沿口。侧面稍偏上的部位间隔90o分别有大小不等的三个孔。

        “煁”《辞海》只称其为可以移动的炉灶,其材质造型不详。《邮电史料汇编资料》中称,“在隧的中心有土筑的烽台,叫猴。……台上还有一灶作为放烟之用。”同样未明确其材质和形状!想必均为就地用泥土、砖石堆砌而成,而无流传之物。

        陶器的耐热属性是其闪光点,上述三孔陶器,显然与1956年,在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的红陶釜灶,十分相似。只是孔洞设置的位置偏高,上口有炉箅(现在失缺),并不是生活炉灶。按材质造型而论,此物应是烽燧通信,移动应急的“燧煁”。

        2.兜 零(见附图二)

        咸阳博物馆,还有秦代的灰陶质的碌碡灯笼形的筛孔罩一件。目测:高63厘米、外径33厘米,上口直径16厘米有突沿。重约25公斤,无底、壁下有四个10厘米的缺口,手指可抠入搬动。
    该器物侧壁上,均匀密布有,内高外低的小斜孔,显然是个透气通风之罩,如同现代的百页箱。原定为滤水的陶器,就是不能解释,滤啥水和怎样滤?故这一通风罩,应是燧煁的配套之物——兜零(边防有轻材质的高举燃烧之兜零)。

        陶器是急冷急热而裂。烽燧烟火有“空火空烟”之说!故可知:

        2.1所谓滤水陶器,应是燧煁上的“兜零”,下点火则冒烟,上点火而燃火。

        白昼控制其通风量而生烟;黑夜支持柴禾助燃而火光冲天。

        2.2该设备可移动应急通信,也可作为宫廷或兵团,保存和传递火种之用。

                                                        电信高级工程师  韩文彬 2004年国庆于咸阳
    (3)

    (二)兜零外形及结构图 

    (一) 燧煁外形及结构图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