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秦始皇兵马俑与秦国军队 |
 |
|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灭诸雄,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之所以能完成统一全国这一历史任务,除了其*先进、经济发达、外交灵活、地势优越等有利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它有一支将精兵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而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为了解研究秦国的军队和军事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对说明其在统一中的作用是有力的佐证。
秦俑坑是1974年春,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的社员打井时发现的。这处从葬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一公里处,经探测、试掘和部分发掘得知,这处放置兵马俑的从葬坑共四个。南一北三,互不相通,编号为一、二、(未)、三。按战国时兵制,一号坑为右军,二号坑为左军,三号坑为军幕,而未完成坑,据其位置来看,正处于布阵法上中军的部位,因此是拟议中的中军。左、中、右三军,加上指挥部的军幕,构成一组完整的军阵编制系统,象征着屯驻在京师外围的宿卫军,旨在拱卫陵墓的底下建筑群。
四个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其中未完成坑,不曾构架,也未置俑。三个坑的兵马俑依兵种不同。在布局上也极不相同。
一号坑:有兵马俑约6000左右,其排列方式,可分为横队和纵队。坑的东端,站有三路,每路68个手执弓弩、背负箭囊的横队袍俑,共240人,这是一支使用远射程兵器(弓、弩),身着轻装战服的先锋部队。接后,是由30多乘驷马战车,同手执戈、矛、戟、锬等长兵器的甲俑、袍俑间隔排列的38路纵队,这是一支武士组成的格斗拼刺的作战主体。另外,在这强大的横队和纵队的两侧及后部,又各有一列分别面向南、北、西三方的弓弩俑,共518个,这是两翼和后卫部队。
二号坑:格局较复杂,在它的东北角突出的那个方坑中排列着8路纵队,计160个蹲姿甲俑,在 < 1 >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