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秦始皇兵马俑与秦国军队
  • 英国“斯托肯立石圈”之谜
  • 4000年前的摩亨佐达罗城为何在某一刻全部毁灭
  • 郭店楚墓竹简与先秦儒学
  • 近年海外简帛研究述评
  • 对楚文化研究的重要贡献--读《长沙楚墓》
  • 考古发现威尼斯14世纪的舰艇
  • 秦汉考古学五十年
  • 夏商周考古学五十年
  • 北京白塔寺33颗佛陀舍利子首次面世
  • 最新热门    
     
    秦俑的发型

    >   脑后绾扁髻者,一是兵马俑坑出土的各级军史俑、御手俑、骑兵俑,以及始皇陵西侧铜车马坑出土的铜御官俑;二是兵马俑坑出土的一部分重装铠甲俑。第一类绾扁髻俑的共同特征都戴冠,高级军吏俑及铜御官俑戴冠,中下级军吏俑及御手俑戴长冠,骑兵俑戴皮弁小冠。第二类俑不戴冠。扁髻的形状和绾结方法分两种:一是六股宽辫形扁髻;二是不编成宽辫形的扁髻。六股宽辫形扁髻;有的扁平如长方板状,有的上窄下宽呈梯形,有的圆鼓呈半圆柱体,有的高而厚呈四方塔形。不梳成六股宽辫形的扁髻,只见于兵马俑坑出土的高级军吏俑及始皇陵西出土的铜御官俑头上。从战国到汉代墓葬出土的俑和汉代画像石上的图像看,凡戴冠者都不在头的顶部绾圆丘形发髻,而在脑后绾结扁髻。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戴长冠木俑髻的形状及绾结方法和秦俑坑出土的戴5,7曷鸟冠和戴长冠的一部分俑的发髻的形状和绾洁方法基本相同,都是把头发全部拢于脑后,然后上折反贴于后脑,发尾部分盘结成小形圆髻。已往的考古资料比较少见者是六股宽辫形扁髻,这似是秦独有的一种髻形。戴冠者为什么要在脑后绾扁髻呢?因为圆丘形发髻立于头顶,戴介帻可以,戴冠则不便。那么秦俑坑出土的一部分不戴冠的铠甲武士式俑,为什么也在脑后绾扁髻呢?古代重装备的步兵俑,一般都身穿甲、头戴盔。于头顶绾圆髻则不便,故必须要在脑后绾扁髻。秦国的军队打仗时非常勇敢,多“科头”,“科头”即免盔。免盔时,如果是和戴冠俑一样的扁髻,没有冠室和冠带的束约则易于松散。因此重装铠甲俑的扁髻梳成六股宽辫形,并用发卡和发绳把髻固于脑后。这种扁髻既便于戴盔,免盔时发髻又不易松散。
      
       秦俑头上扎的发绳、发带和押的发卡,都是用以束发。发绳似用三股线拧成,颜色有朱红色和粉紫色,其中以朱红色者较多。发卡的形状为正方形,每边长2-3厘米,白色,似为骨制品。发带的质地显得轻软,似为丝织品。颜色大都是橘红色或朱红色,发带展开的宽度约8-10厘米。发带束发后两端的带头飘洒于头顶的前侧,带头有的呈扇面形,有的呈折波形、春卷形等,有的翻卷,有的飘动,多彩多姿。
      
       总之,秦俑发型的花样翻新,真切地反映了秦人的生活并不是刻板呆滞的,而是各有所好,各有自己的审美观,生活的情趣显得活泼清新。也正是它所展示出的美,才真正赋予了秦俑坑中人物多姿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
      
      
      


       摘自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