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卧薪尝胆
  • 布达拉宫简介
  • 明显陵介绍
  •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简介
  • 古渔阳城遗址
  • 对楚文化研究的重要贡献--读《长沙楚墓》(二)
  • 对楚文化研究的重要贡献--读《长沙楚墓》(一)
  • 关中胜迹 唐陵最著——《唐十八陵》序
  • 专家建议重现太原“晋阳文化”
  • 中国考古最新发现的“山”字型符号比甲骨文早一千多年
  • 最新热门    
     
    本世纪发现的重要墓葬和遗址

    发现很有特色的大三棱尖状器等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用火遗迹。距今 100万至 75万年。附近的陈家窝也发现年代相近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直立人化石称作“陈家窝人”。
       元谋遗址
       位于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 1965年发现两颗具有明显的原始性状的人牙,为一左一右的上侧门齿,属同一-个体。命名为“元谋人”。发现的打制石器有石核和刮削器。与元谋人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中,绝种动物几占 100%。在土层中还发现炭屑、烧过的骨头,应是用火的痕迹。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距今 170万年。
       仰韶遗址
       位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 1921年发现。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烧造各种陶器作炊器和用具,尤以精美的彩陶闻名于世。因最先发现于此而将这种古文化遗存称为“仰韶文化”。目前已发现仰1935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现场韶文化遗址上千处,以渭、汾、洛诸水所在的中原地区为中心,经发掘的有十余处。距今 7000---5000年。居民生前聚族而居、形成聚落;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已发现夯筑的小城堡,并出现原始冶铜术。
       河姆渡遗址
       位于浙江省余杭县河姆渡村。 1973年开始发掘,发现大量榫卯结构的干栏式建筑遗迹和石、木、骨质工具。陶器制作也有特色。 1976年将它命名为“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主要分布在宁(波)绍(兴)平原。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稻谷、稻壳、茎叶等遗存,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稻谷实物。以后在长江流域数十个地点也发现稻作农业遗存,证明中国长江流域是水稻的发源地。河姆渡文化距今 7000——— 5300年。
       红山后遗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 1935年发现, 1954年以它命名为“红山文化”。红山文化以彩陶、“之”字纹陶器、细石器和一种特有的挖土工具为基本特征。主要分布在今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居址多半地穴式,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渔猎。 70年代在辽宁喀左东山咀、建平牛河梁发现祭坛、积石冢、女神庙等与宗教祭祀有关的遗迹,出土玉雕龙及其它精美玉器,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距今 6000——— 5000年。
       安阳殷墟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周围,面积 30余平方公里。 1899年发现的甲骨文的原出土地。 1928年开始发掘,已发现宫殿区、王陵区、平民聚落、平民墓地及铸铜、制骨、制玉等作坊址,并出土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原始瓷、玉石器、骨角器等。近年又发现规模巨大的城址。考古研究证明,安阳殷墟原是商晚期盘庚至帝辛(纣)时期的王都所在,距今 3300年至 3050年间。安阳后岗发现的商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三叠层,使人们得知龙山文化早于商代、晚于仰韶文化的年代关系,为认识中原地区古文化的序列找到了一把钥匙。甲骨文研究和殷墟发掘还证明《史记殷本纪》所记商代世系可信,进而可证《史记夏本纪》所记夏代世系也应可信。这为“夏文化探索”的提出提供重要依据。安阳殷墟年代的确定,也为推定郑州、偃师等地发现的商代城址或墓地的年代提供了标尺。
       墓葬
       大汶口墓地
       位于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镇与宁阳县堡头村附近的大汶河两岸,面积 82万平方米。 1959年开始发掘。其文化内涵反映了原住民的独特特点,如死者枕骨的人工变形和拔除上侧门齿的习俗;腰部放置龟甲;手指附近放置獐牙或獐牙钩形器;用猪头、猪下颚骨随葬;有一组特色明显的陶器等等。从墓葬的大小、随葬品的多少,反映当时出现贫富分化。这类文化遗存被命名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山东和江苏北部。距今 6300——— 4500年。
       商王陵与妇好墓
       位于河南安阳殷墟。王陵区在侯家庄北、妇好墓在小屯村西。 1934年起对王陵区进行发掘,共发掘大墓 13座,其中有四条墓道的 8座,未完成大墓 1座。据研究:前者为武丁至帝乙 8王的陵寝,后者可能原为商王帝辛(纣)所挖,因商亡而未完成。王陵规模宏大,墓室内有棺有椁,棺椁间及椁的周围放置各种随葬物品及殉葬人。 1001号大墓中的殉葬人达 164人。王陵区还有规模巨大的祭祀场,已挖祭祀坑 1400余个。这是商王室祭祀祖先时以人为牺牲留下的遗迹。每个坑中都排放有杀埋的人牲,多为 10人一坑。妇好为商王武丁之配偶。妇好墓保存完好,墓中出土各种随葬器物 1928件,贝 6000余枚。其中铜器 460件(礼器 210件),象牙杯 3件、玉器 750件。这是迄今发现的商王室成员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墓葬。此墓能与甲骨文对印可确定死者身份,出土的器物成为武丁时期的断代标准。随葬品中不乏罕见之精品,为学术界广泛重视。距今 3200年左右。
       曾侯乙墓
       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郊擂鼓墩, 1978年发掘。在 21米长、 16.5米宽、 13米深的墓坑中,椁室用隔墙分成东、西、北、中四室。主棺放东室,内外两重,外棺还有青铜框架。随葬品一万余件,其中铜的总重量达 10吨之多,实属罕见。随葬器物主要放在中室、北室。东室中除墓主外,还有 8个殉葬棺及金器车马器。 65件编钟放在中室的三层钟架上,保存完好。测音表明其音阶结构与 C大调 7声音阶同一音列,总音域包括 5个八度,中心音域 12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至今仍能演奏各种曲调。一个箱盖上绘制的一幅写有二十宿名称的天文图像,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二十八宿体系的国家之一。用失蜡法铸造的尊盘的出土,表明这种蜡模熔铸技术在战国早期巳相当成熟。这些空前的发现,引起国际科技界的重视。
       中山王墓
       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灵山下。附近为中山国的都城灵寿故址。中山王陵有两处,各挖一座(编为 1号、 6号)。其中一号墓为中山王璺的陵寝,地表有高大的封土堆,旁边还有陪葬墓和埋放车马和船的坑。随葬品上万件,其中三件铜器上铸有 1101个铭文,记录了中山与燕国历史的资料,可补史书之不足。一些构思精巧的青铜器,是罕见的艺术精品。出土的“兆域图”铜板,是研究战国时期王陵的形制与规模的宝贵材料。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位于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西距秦始皇陵陵园 1公里、当陵园东门大道的北侧,共发现 4个俑坑,总面积 2.5万余平方米。兵马俑坑是始皇陵随葬兵马俑的地下坑道建筑。 1号坑为长方形,面积 1.26万平方米。它是面阔 9间、四周环绕回廊、前后各有 5个门道的地下大厅; 2号坑为曲尺形,面积 6000平方米; 3号坑凹字形,面积 520平方米; 4号坑长方形,面积 4000平方米。 1974年开始发掘,发现了大量反映秦代军队编制、作战方式、甲骑步卒装备的陶质兵马俑和战车。由于陶俑、陶马形同真人、真马,制作时依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和不同装束来设计,所以难度很大。但这批陶俑的头像无一相同,革带、发式、靴履等细部,都一丝不苟地着力表现,使每一个陶俑、每匹陶马的形象生动逼真。它是两千年前古代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雕塑艺术宝库。
       马王堆汉墓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长沙在汉代为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此墓地为汉初长沙国丞相、软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埋葬地。地面有禹大的封土堆,因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之墓地,故称马王堆。 1972年发掘 1号墓,后又发掘了 2、 3号墓。 2号墓中出有“长沙丞相”、“软侯之印”、“利仓”三颗印章,知墓主即第一代软侯利仓; 1号墓死者为 50岁左右的女性,应是利仓之妻; 3号墓主是个 30多岁的男子,可能是利仓之子。 1号墓中发现的女尸历两千余年而保存完好,使世界科学界为之震惊。探索女尸不腐之谜,成为学者们的研究课题。出土的简牍、帛画、漆器、丝织品等也为研究西汉初期的历史、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原载于《人民论坛》 (2000年第十二期)


      

    摘自人民网http://www.peopledaily.com.cn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