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我国稻作农业起源于淮河流域
  • 山西发现春秋时期宫室遗址
  • 明显陵介绍
  •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简介
  • 古渔阳城遗址
  • 对楚文化研究的重要贡献--读《长沙楚墓》(二)
  • 对楚文化研究的重要贡献--读《长沙楚墓》(一)
  • 关中胜迹 唐陵最著——《唐十八陵》序
  • 专家建议重现太原“晋阳文化”
  • 中国考古最新发现的“山”字型符号比甲骨文早一千多年
  • 最新热门    
     
    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古代城市规划及其保护(一)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上的意义的有关方面,作必要的和恰当的说明。这些教训是十分值得我们深思的。痛定思痛,究竟如何保护已经公布的这九十九座历史文化名城?暂且不说建设开发中所造成的破坏,首先应当自我检讨一下保护管理历史文化名城工作中有没有失误?失误分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中的失误,如工作拖拉,办事不负责任,像至关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立法事,十几年来一直拖延不办;另一种是认识上的片面性错误,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管理工作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不能正确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内涵及其要保护的重点和意义,则很难作好这项工作。这两种失误,前一种只要端正态度,改变作风,便可克服。后一种则必须加强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史的研究,特别是城市规划史的研究,加强对每座历史文化名城本身的历史和特点的调查研究,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掌握住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的主动权。这九十九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级别,是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等级的,责任重大,切莫掉以轻心!
      
       本文要着重论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历史和特点及其在世界古代城市史上的地位;以北京古代城市规划为例,阐述元大都的城市规划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的价值;进而说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旧城的意义,并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最后提出对保护管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意见。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及其特点
      
       在世界文化史上,城市的出现是文明社会诞生的标志。城市是指人类从氏族社会聚落发展到文明社会的一种新的群居形态,它和氏族社会聚落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布局的变化和建筑技术的改进上。氏族社会聚落布局在考古学上所见有两种形式,一是半坡、姜寨以广场和大房子为中心,呈环居半地穴式的居室布局,另一种是以郑州大河村、淅川下王岗为代表的长排式居室布局,它们都属仰韶文化时代,前者约为公元前5000-前4000年,后者的年代稍晚一些。大约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之间,中国出现了筑有夯土城垣和城内有夯土建筑物的城市,如湖南澧县城头山城址。人类的居住方式已从半地穴提升到在地面上夯筑建筑物台基的做法。聚落的布局在龙山时代城市中也变为以统治者宫殿为中心的形态。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反映着人类社会组织和结构上的变化,表明它已经开始进人文明社会城市的历史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从一开始便紧密地与当时的-相结合,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是-性城市的特质。因此,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始终是以统治者的意志为主导的。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中国古代城市之发展,大体上可分为初期、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五个阶段。
      
       中国城市的初期阶段包括从仰韶时代末期到整个龙山时代,大约经历了两千年的时间,才完成了从氏族社会聚落向文明社会城市之转变,如河南登封王城岗、河南淮阳平粮台、河南郾城郝家台、山东寿光边线王、山东邹平丁公、湖北天门石家河、浙江良渚莫角山等。它们绝大多数有夯土城垣和濠沟;城内的建筑物多用夯土奠基,墙体用土坯;主体建筑有的仍用排房式;个别城市中出现街道和下水道设施。初期城市的形态是从聚落向城市过渡的形态。
      
       先秦城市是指夏商周三代的城市,这个阶段的城市可分为前后两段,前段是夏商和西周,后段是东周。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很有可能是夏的遗存。商代都城有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西周初期的都城也在陕西岐山发现。它们表现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城市的主体皆以宫庙为主,布局上是宫庙杂处,祭祀遗迹掺列其间。尤以歧山凤雏发现的西周早期宫庙遗址最为重要;它是一组建于夯土台基上的封闭式院落,有门道、前堂、过廊、东西厢房和回廊,前后两进,中轴分明,左右对称。3000多年前的建筑布局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北京的四合院。商代方国城市发现有山西垣曲和湖北黄破盘龙城遗址,城市的布局和主体建筑仍以宫庙为主。
      
       东周时代,周室衰微,列国都城并起,在城市的建设上加强了王的地位,把宫城和平民居住的郭城分开,或两城并列,或宫城处于地势较高的一隅,互为犄角之势。这种以社会阶层来区划人们居住区域的“两城制”的城市规划,是东周城市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带有转折性变化的形态。
      
       中国古代城市史上的第三个阶段是秦汉时期。秦立国短暂,秦咸阳只见宫殿遗迹,未见城垣遗迹。汉以长安为都,在秦旧宫(兴乐宫)上修建长乐宫,同时建未央宫和北宫;惠帝时才围绕各宫修筑长安城。是先建宫后建城,宫的面积约占全城的三分之二。东汉洛阳城先有南宫,后建北宫,虽较西汉长安城宫苑占地稍小,但以宫殿为主体的城市结构仍很突出。三代以来都城中最重要的宫庙,在秦汉都城中起了变化。秦咸阳和汉长安都以宫为主,宫与庙分离,庙退居次要地位。汉长安城中原有太上皇庙、高祖庙,但自文帝以后,店与陵相结合,皆在陵园附近建庙。东汉光武帝时立高庙于洛阳,祀西汉元帝以前诸帝;光武帝死后,陵上不立原庙,明帝立世祖庙于洛阳城内,其后东汉清帝皆人世祖庙,开后世太庙之制。《周礼·考工记》所载:“左祖右社”之制,与商周以来宫庙一体的制度完全不合,似乎是反映汉以后的制度的。说明自秦汉以来,都城中的皇帝宫殿为全城规划之中心的设计思想已经确立,这在中国都城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市民居住的里坊和商业市场正式纳入城市之中。就城市规划而言,秦咸阳无规划,汉长安是宫殿的组合体,如果说有中心的话,便是未央宫,但全城没有一条类似中轴线的设计;东汉洛阳则以南宫、北宫为中心,南宫为西汉以来之旧宫,北宫是新设计的宫殿区,但就全城来看,中轴线的设计思想并不明确。秦汉地方城市确立,与秦汉郡县制的地方行政管理系统相结合,地方城市皆是各郡县之首府,中国古代城市-化的特质愈加巩固,一直延续至今。这不论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或是在中国社会历史上都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第四个阶段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这个阶段的城市是逐步发展为完备的封闭式里坊制城市的阶段。封闭式里坊制城市发端于曹魏的邺北城。其规划特点是:宫城位于城北部中央,西为铜雀园三台,东为贵族居住区戚里,中央官署集中于宫城前司马门外。东起建春门,西至金明门的一条横街,将全城分为南北两部分,横街以北为宫苑、戚里和中央官署,横街以南为里坊。里坊占地面积约为全城面积的二分之一弱,大大超过了西汉长安城。城市规划中出现了中轴线,从南城垣中央城门中阳门,经止车门、端门至文昌殿,这是外朝;内朝的听政殿在其东侧;内外朝东西并列。曹魏邺北城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它结束了三代秦汉以来以官庙和宫殿为主体的城市布局,开创了有城市中轴线的封闭式里坊制城市。北魏洛阳城则改变了邺北城内外朝井列的形式?宫城向纵深发展,自宣阳门、铜驼街、阊阖门至太极殿,形成了一条更为明确的中轴线,在中轴线铜驼街两侧布置中央官署和太庙、太社。外郭城内规划了三百二十坊,每坊一里,坊开四门,坊内辟十字街,这是我们了解的封闭式坊制最早的材料。
      
       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的城市规划,集魏晋南北朝以来城市规划之大成,发展成为中国中古时期封闭式里坊制的典型城市,其特点是:宫城在全城北部中央,宫城前为皇城,集中央官署和太庙、太社于皇城之内;朱雀门大街是全城的中轴线,南起明德门,北抵朱雀门和承天门而达太极宫;全城分为一百零九坊和东西两市,坊内开十字街,市内井字街,坊市四周皆有墙封堵,商业活动被官方严格控制,夜晚宵禁;城市景观是一片萧煞之色,这便是中国中古时期城市景观的特点。
      
       唐代的地方城市更为制度化、规整化,按城市的行政等级规划城市平面,城内一般为十字街,府州以上城市用井字街。中国南方城市因地形水道复杂,则因地制宜,不拘一格。
      
       第五个阶段是宋元明清时期。封闭式里坊制由于社会经济之发展,开始崩溃,从唐代末期到北宋前期(公元10世纪),封闭式里坊制逐渐为开放式街巷制所代替。北宋末年汴梁的城市景观,是临街设店,夜市达旦,与唐长安城的城市景观截然不同,这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大变化,标志着中国社会历史已迈人另一个新阶段。开封北宋汴梁和杭州南宋临安这两个城市,都是在唐代州城旧址上改建的,其城市规划受旧城之约束,只能因;日改建,完全按照规划蓝图平地而起的新城市是北京的元大都城,它彻底废除了中古时期封闭式里坊制的城市规划,转变为近古时期开放式街巷制的城市规划。明清北京城沿用了元大都的城市规划,只改建了皇城、宫城,街道系统相沿未变。地方城市仍以地方衙署为中心,或用十字街,或用丁字街,明代以后街心设钟鼓楼,这在中原北方几乎已成为定制。以工商业经济性的城镇开始出现,如湖北的沙市和江西吉安南宋永和镇,前者是从不定期集市发展为“一条街”式的城市;后者是南宋著名的吉州窑产地,前店后场,是中国近古时期手工业城市之典型。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两点,第一是在城市职能中-性一直是第一位的,不论是早期的宫庙一体,或后期的以官为主的封闭式里坊制和开放式街巷制,皆是以-性为主的。第二是从公元3世纪曹魏邺北城开始,在城市建设中有了明确的规划,城市的中轴线出现,城市的主体——宫城,坐北面南,左右对称,加强了中轴线的纵深,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城市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是有悠久的历史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有很多优秀的城市规划传统值得我们在制定现代城市规划中借鉴。
      
       中国古代城市在世界古代城市史上是有其独特的地位的,它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化传统不同,因此,在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特点方面也不尽相同。特别是中国古代城市有近两千年的城市规划的历史,这在世界古代城市史上是罕见的。
      
      

    摘自中国文物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