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浙江跨湖桥遗址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存 |
|
|
|
本报讯 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自今年5月21日进入萧山跨湖桥遗址现场以来,在300平方米范围内,发掘出土了石器数十件、骨木器上百件、动物残骸数以千计及不计其数的陶片。
跨湖桥遗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厢镇湘湖村,属于山前滨河(湖)型遗址。1990年曾发掘过一次,后因种种原因停止。今年5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萧山文物管理部门对遗址进行
了第二次抢救性发掘。从出土遗物的类型分析,此次发掘的区域属于当时的生活垃圾场。
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动物种类尚未请专家鉴定,各种大小型食肉类、食草类、鱼类等动物的残骸均有发现,对动物的利用显然构成了古跨湖桥人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从出土的古镞、古梭、骨哨等工具看,古人已经完成了渔猎经济“再生产”的自我实现。另外,遗址中还发现了几件骨耜,这一因河姆渡文化而闻名的农业生产工具,在这里装柄采用插装法,不同于河姆渡时代的捆装法。
有关专家认为,跨湖桥遗址应该作为特殊的考古学文化类型来认识,它的基本陶器组合,除了陶釜的某些特征与河姆渡文化同类器有可比性外,更多的器物形态均为省内其他遗址所未见(据有关研究,与长江中游地区有可比较处),如跨接肩颈双耳罐、大宽沿直腹豆、直腹圜底钵等,陶器上普遍发现的彩绘、刻画、镂空等装饰题材与装饰风格均具有十分明显的个性特征。
据初步测定,跨湖桥遗址距今约七八千年,考古专家对这处很有自身特点的遗址颇感“陌生”,它与河姆渡遗址没有明显的延续性,可能是与河姆渡平行的一类文化遗址,也有可能比河姆渡还要早一些,但具体早到什么时候,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得出结论。可以肯定的是,跨湖桥遗址的发掘,对重新认识浙江新石器时代文化体系大有帮助。
(记者潘剑凯) < 1 >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