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敦煌图案概述 |
|
|
|
敦煌图案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装饰于建筑(石窟本体及其木构窟檐)、塑像与壁画,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独立形态。图案与壁画、塑像、建筑的关系,可以说,没有图案装饰,壁画就不完整,塑像就不算完成,整个石窟艺术就缺乏一个完整体。图案同整个石窟艺术一样,都是朝代的产物,不同时代有各处不贩特点与风格。了解它的特点和演变规律,对于今人继承这部分遗产,美化社会生活,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一、北朝图案
这里说的是北朝是指北凉、北魏、北周统治敦煌地区的时期,其时约录公元420年前后到581年。
北朝是敦煌石窟艺术的初发期,整个艺术形态都呈现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互映的艺术特色。图案亦是这样。
北朝石窟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中心塔柱式”和“覆斗形顶式”。中心塔柱式石窟平面纵长方形,窟顶后部为平顶(即平棋),前部为起 人字式顶,窟中央有一方形立柱,方柱四面凿龛供佛。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传统的木构庙堂建筑与印度“支提式”式石窟(即窟中立塔)相混合的窟形。窟内的图案也都为着这一特有的建筑形式分布的。窟顶后部即是模仿平棋的图案,窟顶前部即是模仿起脊屋架的枋、椽、斗拱及其彩绘的图案,斗及其彩绘的图案,斗下的竖条边饰即示意立柱,四壁下总后边饰即表示横枋。佛龛图案上为楣,侧为柱。窟内一切图案都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北魏之后,中心塔柱式窟逐渐演变为覆斗形顶窟,即石窟平面方形,窟顶如一倒斗形状,正凿一龛供佛 。窟形的变化,先期那种连续方井式的平棋图案,也演变为单一方井式的藻井图案,窟顶与四壁的边饰也失去去建筑的意义,而成为纯粹的装饰了。
北朝图案简练鲜明,纹样种类少,形象单纯,组合也不复杂,同一纹样反复连续即为边饰,几种边 < 1 >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