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敦煌乐伎概述 |
|
|
|
一、敦煌乐伎的名称由来和分类
中国古代把以音乐、歌舞为业的艺人统称为会,其从事演奏乐哭 为主的艺人称乐会,从事歌唱舞蹈为主的艺人称舞伎。
音乐舞蹈界的研究者们,把敦煌壁画中以演奏乐器为主的人物形象称为敦煌乐伎。
敦煌石窟壁画中有极其丰富的古代乐伎形象和乐器图象。据敦煌研究院音乐舞蹈研究室近年来的调查统计,仅莫高窟绘有乐伎形象的洞窟就有200多个,乐伎3400多身,大小不同的乐队490多个,共有乐器44种,4300余件(大型经变画中有一批不鼓自鸣的乐器飘浮在空中,没有伎人演奏,所以乐器比乐伎多)这样多的乐伎形象和乐器图象,可以称得上世界上保留音乐资料最丰富的博物馆。
国内研究敦煌石窟乐舞资料的专家和学者,经过多年来的考查、研究,把敦煌壁画中的乐伎分为两大体系:佛国天界中的乐伎和世俗人间中的乐伎 。每一体系中又包括几个类型,现将每个体系中小类的名称由来简述如下。
(一)佛国天界中的乐伎
1、天宫乐伎
从广义上讲,依据佛经的廉洁,凡在佛国天界中,一切从事乐舞活动的菩萨、天神、天人都可称之为天宫乐伎。但敦煌壁画中的天宫乐伎,特指画在北朝时期洞窟顶部藻井中和四壁上层的乐舞天人。根据敦煌研究院万庚育、郑汝中先生的研究,北朝时期敦煌壁画中的天宫乐伎,由两大内容组成:
一是表现《佛说弥勒上生经》中,兜率天宫在神劳度跋提为供养弥勒菩萨,发弘誓愿。造善堂。所造善法堂中“一一天子手中,化生无量亿万七宝莲花,一一莲花上,有无量亿光。其光明中,具诸乐器,如天乐不鼓自鸣。此声出时,演说十善四弘愿誓,诸天闻者,皆发无上道心”的内容。
二是表现佛国世界护法天龙八部的乐神----乾达婆、歌神----紧那罗为天宫中的诸佛、诸菩萨、诸神众 < 1 >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