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兴隆沟遗址发掘回顾与思考
  • 罗布泊探险考察一百年(六)
  • 罗布泊探险考察一百年(五)
  • 最新热门    
     
    罗布泊探险考察一百年(四)

    1906年12月,斯坦因来到罗布荒原。若羌知县为他介绍了两名驼夫,罗布人老毛拉和昆其康的儿子托克塔阿洪。斯坦因在《沙埋中亚废墟》中说:“对我来说,有这么两个伙伴真是太令人欣慰了。他们经受过艰苦的磨难,有在沙漠探险所需要的承受力和绝境求生的技能,更有斯文赫定探险对他们的考验。他们每个人都是硬汉子,粗鲁而又品行端正。”如果精神矍铄的、60多岁的老毛拉是固守传统的罗布人,那么年仅35岁的托克塔阿洪则属于较年轻的一代。值得一提出的是,新疆建省后,刘锦棠曾拟重开自玉门关经过罗布泊到和阗的古道,并派副将郝永刚等主其事。“就是这位老毛拉和另一个罗布人(已去世),成功地再次找到了那条沙漠中非常难行的古道,并带领着一位有胆有识的中国官员走完了这段路。”

      斯坦因这样形容托克塔阿洪:“他身材魁梧,肩膀宽阔,满脸浓须,颧骨突出,头发稀疏,他的体形体现出蒙古人种的特征,但仍然能与塔里木河两岸那些靠捕鱼和游牧为生者明显区分开来。”“他讲的是一种含混不清、元音很重的罗布方言,用词古怪,以致我从叶尔羌和和阗带来的几个维吾尔人几乎就听不懂他说的话。”

      由老毛拉和托克塔阿洪陪伴,斯坦因来到已式微的阿不旦。与他的想象迥然不同,大名鼎鼎的阿不旦竟是“一个破烂不堪的小村落,由渔民们的芦苇棚组成,但是只有在这个地方,罗布人仍然坚守着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让斯坦因略感惊异的是,他们一行还没有抵达,两个身穿清代官服的伯克就守候在路边相迎了。此前在路经另一个罗布人的渔民村库姆恰普干——归昆其康家族统领的3个罗布人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