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走进博尔塔拉二千年的岩文化
  •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 《塔城俄罗斯族志》编纂工作启动
  • 新建交河古村“还原”维吾尔自然村落风土人情
  • 鄯善为景区古树挂牌
  • 布尔津探索古墓旅游资源 吾木尔台古墓恢复工作
  • 最新热门    
     
    沉淀60载的红色记忆

    居,只见绿阴掩映中的黄墙青瓦,在周围高层的环抱下显得格外幽静、庄重。正对大门的平台上,有一尊烈士之子毛远新捐赠的毛泽民烈士铜像,铜像净高1.9米,烈士形象栩栩如生。北面的两间半平房是毛泽民在新疆工作、居住的地方,现在依然保持着维修前房屋原有的高度和大小。进门的半间房是堆放杂物的房间。紧挨着的房间便是当年毛泽民的卧室兼办公的地方。房间内摆放着一张老式办公桌、书橱、方桌、椅子和单人床几样简单的家具以及一个上世纪40年代取暖使用的苏式茅炉。墙壁上的一幅水粉画中,毛泽民正披着外衣奋笔疾书,讲解员介绍说这是当年毛泽民同志带病坚持工作的真实写照。里间一间房简单地摆放着两张单人床,这是毛泽民的妻子和儿子当年居住的地方。故居东侧的一座二层楼是当年的新疆财政专修学校。

        据讲解员介绍,毛泽民担任新疆财政厅代厅长期间,曾经为新疆培养了大批财政工作人员,新疆解放初期的许多银行业专家都曾在这所学校里学习。

        新修故居:符合时代要求  

        毛泽民故居建于1940年,毛泽民于同年搬入居住。历经60多年的风雨侵蚀,故居曾出现了屋顶漏水、地基下沉等危险。此外,由于故居是坐落在财政厅的“院中院”,加之前后被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居民楼包围,令前来参观的人们很难找到入口,因此故居一度关闭。去年,自治区政府和乌鲁木齐市政府共同投资880万元对毛泽民故居进行了自故居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整体修缮和环境改造工程。维修的重点部分包括屋面、损坏的土砖房墙体。翻修后,位于故居南侧的一座3层居民楼被拆除,写有“毛泽民故居纪念馆”的大门直接开在了明德路上。

        现在,毛泽民故居由以前的500多平米扩展到900多平米,此前二层楼的新疆财政专修学校被开辟作为陈列展厅。一楼展览内容是毛泽民烈士来新疆之前所做事迹,二楼展览内容是烈士来新疆后作出的贡献。

        “现在的故居是一处集旅游、休闲、参观、教育于一体,符合时代要求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乌鲁木齐市革命历史纪念地管理中心书记许淑云说,为了纪念毛泽民诞辰110周年,今年“七一”期间,故居将联合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举办毛泽东一家六烈士图片展来宣传毛泽东一家的革命事迹,充分发挥故居革命教育基地的作用。

        两层小楼见证历史功绩

        位于首府胜利路98号一幢中西合璧、青砖压檐的二层-楼房掩映在绿阴丛中,这便是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6月25日,记者走进了这座见证着当年中国-党引领新疆各族人民支援抗日前线历史功绩的小楼。

        再现历史原貌

        在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的简介中,记者了解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推动各界爱国人士参加抗战,扩大民族救亡运动,中国-党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市)设立八路军办事处。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的建立,标志着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周恩来、邓颖超、任弼时、王稼祥、蔡畅等来往苏联途中,也都在此居留过。1942年,盛世才投蒋*,逮捕、迫害我党工作人员,办事处随之关闭。1962年,办事处照原样修复,并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乌鲁木齐市为数不多的保护完好的“旧址纪念馆”。1965年正式更名为“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它以旧址陈列的形式,再现了1937年至1942年间,以陈云、邓发、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为代表的中国-党人在新疆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和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全貌。

        据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讲解员介绍,这座两层建筑上下各七间,下面一层是原餐厅和工作人员住宿的地方。上面是领导开会、办公和住宿的地方,都是1937年至1942年间办事处真迹的展览。陈列室内有陈潭秋、邓发等人的画像和简介,还陈列有烈士生前用过的毛毯、皮帽及手稿。右侧房间是工作人员的餐厅和住宿的地方,每个房间都有记录当时画面的图片,特别是原来作为餐厅的房间有西路军西进路线示意图和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庭院图片,给参观者以历史沧桑巨变的感觉。

        确立红色旅游景区

        沿着宿舍正对的走廊左拐,由红色的木梯来到楼上,直对楼梯是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人员学习的地方,对内是会议室,对外是会客室。里面简单的摆设着会议桌和一张苏式的长沙发,一幅水粉画更真实地显现了当时会议的情景。在纪念馆内,记者还看到了用红粗线描绘的当年抗战国际交通线。国际援华物资就是通过这条连接亚、欧各国的交通要道,源源不断地经过新疆运往抗日前线。新疆地处内陆边陲,日本飞机难以飞临轰炸,因此,新疆便成为了运输国际物资的中心区。开始时,这条线运送的全部是前苏联的援华物资,包括飞机、坦克、火炮、-等。1937年7月至1938年7月,从新疆运往兰州的物资达6000多吨,其中包括985架战斗机。

        自开馆以来,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迎接过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瞻仰。1994年、2001年先后被命名为“乌鲁木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年,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1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缅怀先烈的红色纪念地

        乌鲁木齐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市区南郊风景区燕儿窝,东依燕儿崖,西临乌鲁木齐河,面积约700多亩。陵园内古树森森,鲜花竞艳,环境幽雅。园内祭坛并排竖立着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吴茂林等烈士的墓碑,还安放着其他烈士的骨灰。烈士陵园已成为新疆人民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纪念、祭奠地。

        谈及烈士陵园的修建过程,当时担任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的老红军杨天云依然记忆犹新。

        “烈士陵园的建设是一个艰苦奋战的过程,特别是当时的选址问题更是融入了许多人的心血。”今年已年过八旬的杨老目光悠远,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往昔难忘的岁月。

        精心选址建烈士陵园

        在20世纪50年代初,乌鲁木齐市的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上,每次都有大量的提案强烈要求修建革命烈士陵园,移葬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吴茂林等烈士的遗骨,为他们树碑立传。

        1956年5月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同志主持召开了常委会议,在当时经济困难的条件下当场表态投资人民币10万元用于修建烈士陵园,并指示:一定要把烈士陵园修建好,一定要把烈士的遗骨移放好,要认认真真地做好这项工作,绝不辜负各族人民的殷切希望和恳切的要求。当时任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的杨天云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担任移葬领导小组副组长,具体任务是在移葬领导小组的安排下,负责整个遗址的具体事务。

        杨天云说,为了给烈士陵园找到适当的地址,当时组织了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移葬领导小组的部分成员,开始寻找烈士陵园的修建地址。经过多方努力,移葬领导小组最终确定在燕儿窝建陵园。

        “为什么会选择建在燕儿窝?”听到记者的提问,杨天云笑着说:“当年领导也是这样问我的。我们觉得这里的地势较好,历史上也很有名气。此外这里交通方便,是个风景区,离城区很近,便于接待中外来宾,更利于各族人民参观。”就这样在上级领导实地考察现场并听取汇报后,在群众强烈的呼声中烈士陵园修建工程开始了。全体工作人员、施工人员无论刮风下雨,日夜奋战在烈士陵园的工地上。为保证追悼大会按时召开,施工队在克服没有电等艰苦条件的情况下风雨兼程,顺利完成了这项工程。

        为英灵永安无悔付出

        1956年6月26日上午10时,送葬仪式在人民广场隆重举行,参加新疆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参加了送葬仪式。仪式完毕,灵车由保卫组送到燕儿窝革命烈士陵园下葬。同年7月27日,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吴茂林五位烈士的追悼大会在燕儿窝烈士陵园如期举行。烈士的移葬工作虽然基本告一段落,但是收尾工程的工作还相当艰巨,如广场、停车场道路、各山间小路尚未修成,职工的宿舍、接待室、骨灰堂、档案馆虽有初步规划,但都得继续努力建成。

        为此,市民政局制定了建设陵园的详细规划和计划,当年秋季就进行了全市大动员,新疆大学、教育学院、第一中学等单位出动学生、机关干部、部队指战员等一起植树,种植各种树木4万余株。在植树过程中没有一个人迟到或者早退,更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自此之后,植树造林便形成了一种制度,每年春秋季,参加烈士陵园植树造林的单位都要定点、定人、定任务,既种植新树,又淘汰老化的树木,四十多年来的持续植树已使得今日的烈士陵园郁郁葱葱。
       稿源:《乌鲁木齐晚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