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图瓦文化面临失传危险
  • 乌什历时半载征集民间文物300多件
  • 新疆楼兰墓群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钩沉】迪化和田街洋火公司散记
  • 【历史钩沉】清末民初的新疆华俄道胜银行
  • 欢庆首个“文化遗产日”
  • 乌鲁木齐已有1300年历史
  • 伊犁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挂牌
  • 巴州在库尔勒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节目展
  • 乌鲁木齐市举行文物保护活动
  • 最新热门    
     
    【历史钩沉】乌鲁木齐第一所民汉中学

      学校成立后,为了解决因语言、教学方法、生活习惯等不同所产生的矛盾,学校领导决定,合并后的民汉学校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管理的内容包括:统一制定和执行学校的工作计划;民汉干部和教职员工要统一办公。    

        民汉合校后,由于语言不通,上级党委专门为学校配备了一名翻译。但事事翻译不仅不必要,反而常常影响和耽误工作。后来在上级的号召下,开展了相互学习语言的活动。初学时劲头很大,民汉教职员工都学到了一些常用语,民族同志多数坚持了下来。经过努力,有的民族同志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能读书和看报,甚至能为一些会议做翻译。

        民汉教师统一参加-业务学习。如1960年-主义运动的大辩论,民汉同志在一起各抒己见,达到了认识上的统一,同时还交流了思想感情。

        学校统一教研组活动。教研组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研究教学工作是教研组的基本任务。学校设置教研组,从学科特点出发,民汉合编在一起,这样既能加强民汉教师在教学业务和教学思想上的沟通,又能互相帮助。

        民汉教师统一教学进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民汉教师共同学习有关资料,进而掌握了教材的系统性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同学科、同年级的民汉教师统一备课。学校强调三备课的教学原则,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教师要从民汉学生学习时的习惯不同、理解程度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的实际出发备课。如民族学生好动、发言积极、敢说敢问;汉族学生一般拘谨,不爱说话。布置作业也要考虑民汉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布置,不强求一致。

        为了促进民汉教师共同提高,学校倡导和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教材教法研究。如组织民汉教师互相听课。听课后要互相交流,提出问题,并且互相帮助。又如,组织民汉教师共同开展观摩课教学活动,这也是互相提高的一种形式和办法。各教研组在组织观摩课教学时,全组同志一起上阵,共同钻研教材,确定教学提纲,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学方法,精选习题和作业。准备就绪后,有的教研组还要组织试讲,提出改进意见,待成熟后,再在全校公开进行,事后教研组还要认真进行总结。

        民汉教师统一组织和开展各种学科活动,统一考核的标准和质量。如有时共同出黑板报,介绍学生的学习方法,新的科学知识以及优秀作文等。有时也搞些学科竞赛,虽然民汉学生由于语言不同,不能一同进行,但学科教研组确定的竞赛内容是相同的。每次考试,命题基本由教研组研究和确定,考试标准基本相同,民汉学生的水平由于各族教师的共同努力,差别不是很大。

        同时,学校安排课外活动不是依民汉班而是分年级进行的,为民汉师生课外的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体育活动中,民汉之间有球类比赛、拔河比赛或其他游艺。在文艺活动中,有教唱歌曲、练习舞蹈和队列队形训练。大的文体活动,民汉师生统一进行。如每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以年级为单位,民汉都有选手参加。运动会期间,大会的宣传分别用两种语言进行,但讲的都是相同的内容。每年一次的文艺汇演也是民汉联手进行,汇演每到高潮时,师生都热烈鼓掌,热闹非常。

        1959年秋,乌市文教局派视导组来到五中检查工作。他们走访了各民族的干部和教师,召开了各种类型的座谈会?穴包括学生的?雪,听取了学校的工作汇报,并深入到课堂直接了解情况,充分肯定了民汉合校在当时的优越性,并整理材料上报自治区教育厅,教育厅亦通报全疆。在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厅厅长张梵指出:民汉合校是普通教育的一朵鲜花。于是,1960年乌鲁木齐市陆续兴办起了几所民汉合校。高级中学与第二女子中学?穴民族中学?雪合办成民汉学校,新疆大学附中亦招收了民族学生。外地也办起了一些民汉学校,当时五中就接待了一些外地来乌鲁木齐学习民汉合校经验的同志。

        五中的成绩是很大的。比如,五中的考试成绩,无论民族班或汉族班,每次都在中等水平以上,甚至有时还排在了其他学校之前,学生的表现也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稿源:《新疆经济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