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考古历史
  • 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图瓦文化面临失传危险
  • 乌什历时半载征集民间文物300多件
  • 新疆楼兰墓群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钩沉】迪化和田街洋火公司散记
  • 【历史钩沉】清末民初的新疆华俄道胜银行
  • 【历史钩沉】乌鲁木齐第一所民汉中学
  • 乌鲁木齐已有1300年历史
  • 伊犁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挂牌
  • 巴州在库尔勒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节目展
  • 乌鲁木齐市举行文物保护活动
  • 最新热门    
     
    【历史钩沉】四十九年前我在和田的日子

      天山网讯 1957年7月,我和自治区区级机关部分同志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秘书长杨烈光同志的带领下,随自治区社教工作团来到和田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工作,我被分配到和田县的第六乡,当了社教工作队的队长。这是我到新疆后第一次下乡,在和田,我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维吾尔族兄弟。

        未出发前,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部的领导给我们讲了农村当时的形势和下去的任务,向我们强调了民族政策,重点讲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会后要求我们严格遵守和执行民族政策,并说这样去做,才会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那时,交通很不方便,我们百十号人,全部坐的是没有篷布的大卡车,自带的行李正好给我们当坐垫。从乌市到和田,持续走了7天,一路上风吹日晒,每个人看起来都变老了许多,好在那时正是杏子、桃子、核桃、麦子等盛夏作物成熟之时,可说是一片丰收景象,才解除了我们一路上的烦人恼事。年轻的工作队员陈振江同志打趣地说:“我从乌市出发时还是个年轻小伙子,可到了和田却成了老汉了。”他讲得很对,因为他在乌市出发前是刮了胡子去下乡的,而到了和田胡子长了,因而他成了有胡子的年轻老汉。    

        我们一下去,自治区社教工作团就要求我们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生产。天天生活在一起,我们和当地的老百姓有了深厚的感情。

        下去的时间原本定的是半年,可1958年元旦刚过,自治区社教工作团又下达通知:因工作需要得留下三分之一的同志,继续坚持工作,等搞完了春耕生产,完成了春播,再回去。我是一个乡的工作队长,当然应首当其冲地留下。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